2016-08-09 21:12:01
花蕊夫人,有人說是後蜀主孟昶的費貴妃,而也有人說,是一代名妓費氏。據說,花蕊夫人有傾國傾城之貌,人比花嬌,被封為花蕊夫人。那麼,花蕊夫人究竟是誰呢?她的一生,都經歷瞭哪些事情?她是怎麼死的?
花蕊夫人簡介
歷史上其實有兩個花蕊夫人,一個是前蜀開國皇帝王建的妃子,一個是後蜀皇帝孟昶的妃子。對兩位花蕊夫人的身份,有說前者是徐氏之女,而後者姓費,是一名妓女;也有的說法恰恰顛倒過來,說王建的妃子是姓費的,而孟昶的妃子則是姓徐的。《歷代興衰演義》及《宋史演義》裡均提到,孟昶的這位花蕊夫人乃是徐氏之女(徐匡璋之女)。無論她們究竟各自姓什麼,反正出名的是孟昶的這個妃子。
孟昶是五代時的後蜀皇帝,史載這位皇帝荒淫放縱,濫任臣僚,整個一昏君。他的母親本是很有見識的一個人,曾勸說孟昶向上,不過孟昶並不聽從。後蜀建立後,數年內沒有戰亂,而蜀中之地又是物產豐饒之鄉,所以孟昶的小日子過得是十分的滋潤,夜夜笙歌。
蜀地本是出產美女的地方,孟昶又正好好這口,所以廣征美女,後宮佳麗之多讓人驚嘆,在妃嬪之下還有十二等級。花蕊夫人就是這美女中的美女,極品美女。花蕊夫人綽號的來歷便是因為“狀態嬌柔,仿佛與花蕊相似,嫩蕊嬌香,難禁癡蝶”,“花不足擬,似蕊輕盈”。如此形容,可見花蕊夫人容顏之絕世無雙。
除瞭是個極品美女,花蕊夫人還可以說是個巧手的廚娘。孟昶吃遍美味,頗覺厭倦,於是花蕊夫人就創造出瞭“緋羊首”、“月一盤”等美食,讓孟昶大感開胃。
花蕊夫人如此,孟昶自然待她也是不薄。花蕊夫人最愛牡丹花和紅桅子花,於是孟昶命官民人傢大量種植牡丹,並說:洛陽牡丹甲天下,今後必使成都牡丹甲洛陽。不借派人前往各地選購優良品種,在宮中開辟“牡丹苑”,孟昶除與花蕊夫人日夜盤桓花下之外,更召集群臣,開筵大賞牡丹。那紅桅子花據說是道士申天師所獻,隻有種子兩粒,它開起花來,其色斑紅,其瓣六出,清香襲人。由於難得,便有人模仿那花的樣式畫在團扇上,竟相習成風,也就是“芙蓉”花。每當芙蓉盛開,沿城四十裡遠近,都如鋪瞭錦繡一般。“芙蓉城”因此而得名。
孟昶又曾於摩河池上築水晶宮殿,“楠木為柱,沉香作棟,珊瑚嵌窗,碧玉為戶,四周墻壁不用磚石,用數丈開闊的琉璃鑲嵌”,奢靡可見一斑。二人在此間之纏綿自不必說。孟昶每日於是耽於酒色,不理國事。蜀國在聲色犬馬之中,早已經失去瞭所有的戰鬥能力。不能不說,對於孟昶,花蕊夫人絲毫沒有規勸激勵之意,隻一味地與之享樂無度。除卻其宮詞的才華之外,也不過是另一個褒姒,又一個妲己而已。
因此,在亡國後,花蕊夫人寫下瞭一首詩:“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這詩說的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出兵滅蜀時,蜀主無能,蜀兵一擊即潰,舉國降瞭大宋。這詩寫得確實豪氣,讓無數男兒汗顏,於是花蕊夫人也就被當作巾幗英雄般看待。但其實,這首詩中所謂“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不過是句托詞而已,日日與君王歡好,又豈不知君王何許樣人?更何況,君王墮落至此,恐怕也有花蕊夫人部分“功勞”在內。在後蜀敗亡之後拋出如此一詩,把自己的罪過掩飾的天衣無縫,還落瞭個好名聲,真是十分的狡猾。不知道孟昶泉下有知聽瞭此詩究竟做何感想。若是褒姒當年也做一首如此這般的詩,不知後世又當如何評價褒姒瞭。
也正是因為這一首詩,讓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很喜歡花蕊夫人。蜀國降宋後,宋太祖因早慕花蕊夫人盛名,遂將蜀主孟昶及花蕊夫人等一並接到京城。後孟昶暴斃,宋太祖就納瞭花蕊夫人為妃。與花蕊夫人變節形成對比的是,孟昶的母親在孟昶死後,絕食而死。
花蕊夫人雖然從瞭趙匡胤,但是據說心裡還是念著孟昶的。有個傳說是這樣的:花蕊夫人心裡時常想念孟昶,於是將孟昶繡像置於房中,日日對之,為掩人耳目,說繡像上的人乃是送子張仙。後人有詩說花蕊夫人“一點癡情總不泯”,並有“傷心豈獨息夫人”之句以息夫人來比較,這恐怕也是謬贊。花蕊夫人沒能全心全意地對待趙匡胤,應該不單是為舊情,要是她真的那般節烈,早該一死以殉。息夫人當年不死是因為夫君尚在,楚王以息侯之命相要挾。花蕊夫人之不死的原因,恐怕是宋太祖不似孟昶般懂得享樂,那麼懂得討美人歡心,而且宋太祖也不是奢靡之人。中國歷史上很多朝代都因為宮闈之事導致傾國,但宋朝卻是例外,多數皇帝都不是縱欲之徒,這大概跟宋太祖的教訓有關。宋太祖既然不解風情,享受慣瞭奢靡生活的花蕊夫人自然會時常想起當年種種的風光來,記掛著孟昶也就是很自然的事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