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蘇秦張儀的故事有哪些 蘇秦張儀是同時代的人嗎

2016-08-09 21:16:52

  張儀與蘇秦師出同門,二人都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縱橫傢,他們兩人身上有太多的相似。憑借一張嘴而操縱諸侯國的生殺大權,受到屈辱時都選擇為自己的夢想默默付出與堅持,“蘇秦刺股”、“張儀折竹”,張儀和蘇秦都各自憑借努力而終於成為瞭那個時代最閃耀和最輝煌的明星。 

  《張儀列傳》:“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術,蘇秦自以不及張儀。”《史記》對蘇秦和張儀都有列傳,對二人精彩的人生做瞭一個簡單的描繪,寥寥數語,也能窺見當時二人是何等的風光。戰國時代群雄逐鹿,張儀和蘇秦自然不會放過這個逐鹿的好機會。

  張儀,據司馬遷《張儀列傳》記載,他曾師從於春秋戰國時期道傢代表人物、縱橫傢的鼻祖鬼谷子。他是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傢、外交傢和謀略傢。張儀在年輕時候就掌握瞭縱橫傢的要領,學成之後幾經輾轉後,他來到瞭秦國,得到瞭秦惠王的賞識,被封為相,後來張儀出使各國,憑三寸之舌戲弄天下諸侯,幫助秦國破解合縱之術,在秦國為秦王出謀劃策瞭幾十年,最後得以善終。

  蘇秦,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傢、外交傢和謀略傢。洛陽東郊人出身的農民蘇秦,自幼傢境貧寒,雖然比不當時的富傢子弟,但他胸懷大志,曾師從鬼谷子學習縱橫捭闔之術多年,然而出道後卻處處碰壁,仕途艱難,後來不得不回到傢中繼續苦讀數年。首創合縱,被稱為“合縱之父”,他們的一生都很精彩,關於他們的故事也很多。

  張儀年輕時替人傢抄書,遇到好詞好句就想摘抄下來,無奈於沒有紙筆,隻好將字詞都寫到自己的手掌和大腿上,晚上回到傢中,就折竹刻寫,久而久之,竟然集成瞭一本冊子,後人就多以“折竹”或“張儀折竹”來形容一個人勤奮刻苦學習。當年張儀和蘇秦都在鬼谷子的門下當學徒,學習縱橫捭闔之術,學成之後周遊四方,為本國效力不得,張儀遂離開魏國投奔楚國昭陽。當時的張儀傢境落魄,昭陽立下軍功受到楚王的賞賜“和氏璧”。後來,昭陽在自己的慶功宴上,竟然把“和氏璧”弄丟瞭,大傢認為張儀他拿走瞭“和氏璧”。張儀在嚴刑逼供之下,堅決不承認自己偷拿瞭“和氏璧”,無奈昭陽也隻得放張儀回傢。張儀遍體鱗傷地回到傢,他問他的妻子:“我的舌頭應該還在吧?”,妻子回答還在,張儀像是松瞭一口氣一樣:“還好舌頭還在,隻要舌頭還在,我就能還有機會能夠出人頭地。”沒想到當年受辱的張儀居然做到瞭秦國的丞相,真的出人頭地讓天下人刮目相看。

  蘇秦與張儀的人生閱歷有著驚人的相似,他們同樣受屈辱,張儀受到楚國的羞辱,而蘇秦是受到瞭鄉人的嘲諷。蘇秦跟張儀一起向鬼谷子學習,他先帶著盤纏闖蕩江湖,卻在秦國受到瞭冷遇。因為在秦國求官不成,灰頭土臉回傢的蘇秦,沒有看到傢人迎接遠道而歸的自己的那種欣喜之情,反而對蘇秦冷眼相待,處於一種爹不疼媽不愛的尷尬境遇。但他卻沒有自暴自棄,而是愈加發奮讀書。經過蘇秦一年的勤學苦讀,終於他學有所成。他首創合縱,說服瞭當時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合縱抗秦,並被封為”縱約長“,做瞭六國的丞相。身任六國宰相的他,最終衣錦還鄉而受到鄉人的另眼相待。

  蘇秦、張儀在歷史上是並列而站的兩人,但是關於二人是否處於同一時代的爭議也有很多。有人說《史記》明明記載瞭張儀和蘇秦就是一個時代的人,他們不僅同時代還是一個師傅教出來的,也有的人持否定態度,認為這是太史公搞錯瞭。究竟誰真誰假,孰是孰非?關於蘇秦張儀的問題,在相關考古材料出土後,在學術界都一致認為:《史記》與《戰國策》的相關記載有誤。蘇秦張儀的關系,在歷史上是個很復雜的問題,後世的學者多認為蘇秦和張儀同時代這件事是記載有誤的。因此,二人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