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名臣張之洞的新政權夢

2016-08-11 22:26:48

  此時八國聯軍正向北京挺進。在張之洞看來,北京城裡的老太太極有可能就此和清王朝一起走到命運的盡頭,為保國計,他不得不未雨綢繆。

  7月6日,宇都宮日記下又有這樣的記載:

  “七月六日,天氣陰。錢恂至公所來訪,言及張之洞或會設立新政府,目前當務之急乃是厚置兵力。吳元愷部二千名,張彪部二千五百名,此外再募集三千名。並又提及要求日方援助大尉二人,步槍五千挺……”(註:張彪、吳元愷都是張之洞部將)

  慈禧天真地希望借助義和團的“天兵天將”們,將歐洲列強盡數擊潰,但眼界更為開闊的東南各地督撫們都清醒地意識到瞭朝廷的這一舉措是自取其辱,甚至是自取滅 亡。為瞭救國勢於累卵,在拒絕北上勤王的同時,地方大員們都有各自不同的考慮,當劉坤一和盛宣懷們主張“東南互保”的時候;李鴻章在猶豫兩廣獨立的時候; 坐鎮湖北的張之洞已經走出瞭很遠,他希望聯合東南半壁的督撫們,依靠日本政府的支援,脫離岌岌可危的清政府,在中國南方建立一個新政權。

  詭異的日本之行

  宇都宮太郎日記並非孤證,張之洞長子張權的日本之行同樣透漏出瞭他曾試圖拋棄清政府,組建新政府的隱秘用心。

  張權是在庚子年春夏之交,率領眾多張之洞湖北系部隊武官(隨行的還有後來大名鼎鼎的黃興,不過當時他叫做黃軫)前往東京的。目的在於考察軍事,購買武器,加強與日本方面的聯系。

  這個規模龐大的軍事考察團的日本之行並未得到北京方面的批準,而是張之洞的私人行為。錢恂向宇都宮太郎坦承張之洞有組建新政府的用心時,張權已經在日本活動 瞭一個多月。顯然,張權此行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提前探路,探探東京的政治風向。在給張權的電報裡,張之洞曾極為焦急地詢問道(譯文):“京城裡的種種 事情實在難以理喻,總理衙門已經換瞭人。日本的一名參贊被殺,中日釁端已開,為之奈何?……此時日本人接待我們的情形、語氣如何?再招募兩名日本大尉,是 否會有妨礙……”

  張權抵達東京和離開東京的時間也很微妙。考察團抵達日本的時候,正值朝廷內部盲目 自大,一片混亂之時:慈禧血湧上頭,對歐洲列強同時宣戰。在張之洞看來,面對列強的強大攻勢,清政府極有可能立刻土崩瓦解。張權在這個時候趕赴日本,顯然 有未雨綢繆,預留退路之意。隨著八國聯軍的步步緊逼,慈禧倉皇出逃,急召老糊棚匠、老消防隊員李鴻章入京善後,張之洞也隨之授意錢恂,委婉地向日本方面透 露瞭自己建立新政權的打算,謀求獲得日本方面的支持。張權在日本整整呆瞭四個月。隨著李鴻章的議和漸有眉目,慈禧也準備返回京城。塵埃落下,大局已定,張 之洞於是悄無聲息地放棄瞭自己組建新政府的企圖,9月4日,張權一行人自日本返回。

  善後工作

  唐才常是晚清著名的會黨領袖,他秘密組建的自立軍長期以湖南為大本營。庚子年間,因為張之洞對清政府的若即若離,唐才常曾一度將自立軍的重心轉移到瞭武漢三 鎮。而懷著脫離清廷,組建新政府的張之洞,也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旦舉事,唐才常和他的自立軍完全可以收編過來,為己所用。

  然而,唐才常對張之洞的判斷失誤瞭。當形勢日漸明朗,發現清政府仍然未被摧毀之後,張之洞選擇瞭繼續“效忠”,張之洞的轉變造就瞭自立軍的噩夢,不但自立軍 遭到瞭殘酷鎮壓,唐才常本人也被逮捕,並於次日被殺。從時間點上看,張之洞處理自立軍的時間,恰好是他得知慈禧政權並未被徹底摧毀之時;而如此急於殺害唐 才常,也顯得相當違背常理。

  自立軍隻是諸種善後工作中的一項小科目,真正讓張之洞傷腦筋的麻煩,其實來自日本方面。

  通過宇都宮太郎等人的匯報,日本方面已經瞭解到瞭張之洞組建新政府的欲望,故而,在庚子議和期間,日本代表曾經提議,讓中國成立一個由張之洞為首的新政府。張之洞聞訊大驚失色,急忙予以阻止。

  在給錢恂的一封電報裡,張之洞如此寫道(譯文):“駐日公使李盛鐸急欲推薦我進入政府,駭極!頑固派充塞朝廷,入京必受其害。務懇千萬阻止!”李盛鐸作為駐日公使,他的意見自然就是日本方面的意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