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名臣張之洞的新政權夢

2016-08-11 22:26:48

  光緒二十六年,用中國的幹支紀年,則是庚子年,歷史標簽為八國聯軍侵華。這一年的冬天異常寒冷,流亡西安的慈禧太後以光緒皇帝的名義發佈瞭一道新政改革的諭 旨,亡羊補牢,試圖為寒風中瑟瑟發抖的老朽帝國披上一件廉價的棉襖。慈禧在諭旨裡,責成所有的中央顯要、地方大員以及出使各國使臣,都來提提意見,說說怎 麼樣才能得到人才,才能改善財政,才能強化武備,才能振興國勢。限期兩個月,所有人都要把意見呈上來。  

  雖然戰爭還沒有結束,圓明園裡的洋人們的狂歡尚未落幕,但這道諭旨的頒佈,卻已經為之後的清末新政打開瞭縫隙。

  張之洞雖然身在湖北,但憑借著自己在朝中的關系,早已從袁世凱等人處提前知道瞭新政的消息,故而,他對諭旨的頒佈早有心理準備。精通宦術的他,接到上諭的那一刻,最想知道的,其實是這一諭旨的倡議者是誰,朝中具體有哪些人贊成,這可以幫助他確認朝廷是否真的想要變法。

  很快,張之洞的情報網就得出瞭結論:新政出自“聖意”,是慈禧提出來的,軍機大臣榮祿和戶部尚書鹿傳霖均表示贊成,諭旨甚至還是由榮祿的門生所起草的。這些 信息,本來已經足夠充分,可以讓張之洞確信:這一次,朝廷是真的要變法瞭。但隨後收到的安徽巡撫王之春的電報卻讓張之洞出瞭一身冷汗。

  王之春在電報裡說(譯文):“我得到朝中軍機章京們的密報……告誡我們,在回奏如何變法的時候,千萬不要偏重西學……以中國古代思想立論,或許不會招致聖怒。”

  要變法,卻又不能偏重西學,朝廷的態度讓張之洞一頭霧水。為瞭確認王之春的情報是否屬實,他特地給姐夫鹿傳霖去瞭一封電報。鹿傳霖在回電裡否定瞭張之洞所謂 的“小道消息”,但同時又委婉地勸告道(譯文):“談論新政,不必拘泥於西學名目,以免授人以柄”。顯然,鹿傳霖變相地肯定瞭王之春的情報。

  空歡喜一場的張之洞在給鹿傳霖的回電裡慨然長嘆(譯文):“果然如此,變法二字可謂文不對題,仍然不會有任何作用,中國終歸要走向滅亡!……欲救中國殘局,惟有大變西法這一條出路。”

  鹿傳霖的忠告是一個及時的提醒,張之洞此後雖仍然主張大變西法,但在行動上卻一直相當地謹慎和收斂——槍打出頭鳥,所以他告誡王之春,千萬不要急於給朝廷回奏,先看看別人怎麼說。

  可以想見隨後張之洞回奏的內容,除瞭敷衍,還是敷衍。而敷衍,則意味著絕望。

  日記裡的秘密

  其實,張之洞對朝廷的絕望早已有之。

  慈禧“紅顏一怒”,冒天下之大不韙,以一孱弱之國,同時對一籮筐西方強國宣戰,就已經讓許多有遠見的地方督撫們寒心。張之洞和兩廣總督李鴻章、兩江總督劉坤 一等人都一致拒絕參與這場荒誕的戰爭。當朝廷要求地方督撫派兵北上勤王的時候,張之洞留下瞭他最精銳的部隊,隻撥給老太後一群缺彈少藥的老弱病殘。

  李鴻章曾在兩廣獨立的問題上猶豫再三,在這方面,張之洞走得比李鴻章要遠得多。他不但有過組建新政權的想法,而且還為此積極地進行著實踐運作。晚清最務實的兩位大員,在這個問題上,真可謂是英雄所見略同。

  甲午前後,日本曾派遣瞭大量的武士和浪人來到中國,偵查中國軍政民各方面的情報。宇都宮太郎即其中之一,他被日本參謀本部派往中國,職責是偵查中國長江流域 的軍情。1897年,他曾在武漢面見過張之洞,之後二人一直長期保持著親密的聯系。在一封給總理衙門的電報裡,張之洞曾這樣說道(譯文):“日本參謀宇都 宮,今晚秘密告訴我,他此行其實奉有日本政府的密旨,前來商議中日聯盟之事……”可見二人關系一度相當密切。

  庚子年,宇都宮太郎回到日本的參謀本部工作,能夠獲悉日本政府的許多重要機密。他身後留下瞭一本日記,其中一些章節暴露瞭張之洞在庚子年企圖拋棄清政府,依靠日本政府的支持,在中國南方組建一個新政府的秘密用心。

  宇都宮日記1900年6月28日條下有這樣的記載:

  “六月二十八日,天氣晴……此日(二十七日)夜半時分,與錢恂(張之洞的心腹幕僚)會面,談及時事……其間,錢恂言道:張某(即張之洞)曾有言,天子蒙塵既久,清國處無政府之際,不得已,欲聯合南部二三總督於南京成立一政府。”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