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占山決戰江橋 投降日本值得尊敬

2016-08-11 22:32:10

  九一八事件發生後,日本正式打響入侵中國戰爭,而我國也正式展開抵抗日寇的侵略。當時作為第一批抗日名將,馬占山打響瞭武裝抗日的第一槍,後來卻投降瞭日軍,然而,知道真相後,人們卻對他更加尊敬瞭。這是怎麼回事呢?  

  貧民出身當綠林好漢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馬占山出生於吉林省一個農民傢庭,很小就給地主放牧。長年經受困苦生活的磨煉,他養成瞭剛毅倔強的性格。後來,他放牧的時候,走丟瞭一匹馬,地主誣陷他把馬給偷賣換錢瞭,把他送進警察局嚴刑逼供。馬占山賠瞭一筆錢才得以釋放,他一氣之下,落草為寇,成為瞭一名劫富濟貧、懲治惡霸的綠林好漢。

  1904年,為瞭侵占中國的東北和朝鮮半島,日本和俄國在東北進行瞭激烈的爭奪戰。看到房屋被炸毀,糧食被搶走,老百姓被無辜的殺害,馬占山決心為民族建功立業。

  日俄戰爭結束後,馬占山響應清政府的招撫,決定“金盆洗手”,成為一名遊擊隊隊員。由於馬占山騎術精良,作戰勇敢,表現突出,逐步得到瞭提拔重用,先後任哨長、連長、營長、團長、東北邊防軍騎兵師師長。1928年,日本侵略者在皇姑屯炸死東北軍首領張作霖以後,他被張學良任命為黑龍江省騎兵總指揮兼黑河警備司令,真正地實現瞭從綠林好漢到愛國將領的轉變。

  綠林出身的馬占山有著勇往直前的大無畏氣概,“九一八”事變之後,日軍很快攻占瞭遼寧、吉林兩省。馬占山對日軍的侵略行為憤憤不平,決心率部抵禦日軍的侵略。在黑龍江省的嫩江橋,馬占山打響瞭武裝抗日鬥爭的第一槍,揭開瞭中國武裝抗日的序幕。

  戰鬥中,馬占山身先士卒,沖鋒陷陣,不顧個人的安危,他曾致電國民政府:“占山守土有責,一息尚存,決不使失寸尺之地,淪於異族。惟有本我初衷,誓與周旋,始終堅持,絕不屈讓。”在他的帶領下,與日軍展開瞭一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殊死搏鬥,折損日軍兵力1000餘人,沉重打擊瞭日軍的囂張氣焰,這就是著名的“嫩江橋戰役”。

  馬占山奮起抵抗日軍的行為,激起瞭國人反抗日軍的愛國熱情,也贏得瞭廣泛的贊譽,詩人陶行知寫瞭一首《敬贈馬占山主席》詩:“神武將軍天上來,浩然正氣系興衰;手拋日球歸常軌,十二金牌召不回。”上海福昌煙草公司專門生產瞭“馬占山將軍牌”香煙,並且在煙盒上號召“願人人都學馬將軍”,一時間供不應求。

  出乎意料投降日本

  馬占山除瞭在戰場上勇往直前,他還敢冒風險、忍辱負重。江橋抗戰以後,馬占山的兵力損失瞭三分之一,彈盡糧絕、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不得不組織撤退,但馬占山抗日的決心卻沒有動搖,他向國民政府呼籲:“東北若失,國將不國,才懇積極設法消洱黨見,喚起民眾,一致對外,為民族爭生存,為國傢爭地位,黨國庶有豸呼!”可是在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主張下,馬占山的呼籲石沉大海、杳無音訊。為瞭保存部隊的實力,馬占山做出瞭一個讓所有人意想不到的舉動。

  1932年,馬占山宣佈投降日本,隨即出任偽黑龍江省長,後兼任偽滿洲國軍政部長。頓時國內一片嘩然,各種討伐聲不絕於耳。然而,就在世人競相謾罵的時候,馬占山又做出瞭一個讓人目瞪口呆的舉動:秘密用12輛汽車、6輛轎車,將2400萬元款項、300匹戰馬及其它軍需物資運出城外,再次舉起瞭抗日的旗幟,馳騁於東北邊陲的抗日疆場上。

  直到這個時候,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馬占山並不是真的投降日軍,而是耍瞭日本人一道。於是,人們對他更加尊敬瞭,到處都在傳唱馬占山的奇謀妙計。

  1938年8月,馬占山訪問延安。中共中央為他舉行瞭盛大的歡迎晚會,毛主席致辭說:“馬將軍年逾半百,仍在抗戰前線與敵周旋,這種精神值得全國欽佩!”

  青年時代的馬占山奉行劫富濟貧,成為國民黨高級將領後,他並沒有忘記曾經的初衷。在與日軍作戰的同時,他不忘人民的貧苦,發動官兵幫助老百姓架橋修路、梳理河堤,並開辦瞭紙坊、油坊、軍鞋廠等,極大地改善瞭當地群眾的生活條件,對文化、教育及慈善等事業,馬占山更是不遺餘力。

  府谷縣處於陜西、山西和內蒙三省交界之處,抗戰期間,教育極為落後。為瞭讓學齡少年接受教育,馬占山捐資15萬元,興建瞭中山中心學校。他還給上學的女生發放瞭制服,鼓勵女孩求學,改變瞭當地重男輕女的封建習俗。由於受戰亂的影響,當地棄嬰現象十分嚴重。看到此種情況,馬占山有捐資創辦瞭一所育嬰堂,收容那些被遺棄的嬰兒。馬占山的行為贏得瞭當地群眾的稱贊和尊敬,為瞭感謝他的所作所為,當地群眾特意為他樹瞭一塊“德政碑”。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