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的悲催皇帝 登基就是來背黑鍋的

2016-08-11 22:37:13

  秦朝末年,劉邦義軍殺氣騰騰的朝咸陽城進發,秦二世死於非命後,趙高就把這燙手的秦帝國丟給瞭子嬰。子嬰傻傻的接瞭過來,登基46天後就兵敗投降,他和秦室諸公子宗族皆被進入關中的項羽所殺,自此,大秦帝國的這位悲催皇帝子嬰就背上瞭出賣宗族的黑鍋。那麼,為什麼說這位大秦帝國的悲催皇帝登基就是來背黑鍋的呢?這還得從子嬰的身世說起。

  子嬰身世之謎

  秦王子嬰,生年不詳,姓嬴,名子嬰,一說名嬰。子嬰究竟是何人及他與胡亥之間到底是什麼關系,在歷史上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對於子嬰的身世,文獻記載中有三種說法:一種是根據《秦始皇本紀》中"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的記載,認為子嬰是胡亥兄長之子,即他的侄子;一種是根據《李斯列傳》:"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之語判斷,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也就是胡亥的叔叔;還有一種是根據《六國年表》中"高立二世兄子嬰" 之語,認為子嬰是胡亥的哥哥,這中說法比較流行,一直以來都是主流說法。

  雖然秦王子嬰的身世沒有定論,但從這些爭議中我們看出,子嬰在未登基之前的地位應該是比較低的,最起碼在當時的秦朝中,他一直都是一位無足輕重的小人物。為什麼這樣說呢?古代的歷史一般對於皇親貴族都會有所記載,如果說子嬰是秦始皇傢族的至親人物,為何連他的生年及身份都沒有明確的記載呢?並且,子嬰若與胡亥的關系親近,趙高殺死胡亥後立子嬰為帝就不怕子嬰的報復嗎?可見,當皇帝這事原本就輪不上子嬰,他其實就是作為一個替罪羊登位的,是趙高的又一個棋子罷瞭。

  登上帝位,誅殺趙高

  秦二世胡亥死後,趙高企圖登位稱帝,無奈群臣不同意,於是趙高便迎立子嬰為帝。子嬰深知趙高素來陰險狡詐,秦二世時讒言誅殺蒙恬、李斯等舊臣,又害死瞭胡亥,此時立他為帝必是另有所謀。果然,子嬰登基後不久,趙高便稱民變四起秦國國土大大縮減,讓子嬰改帝為王,子嬰沒有辦法便假裝順從他,改稱秦王。

  公元前206年,趙高讓子嬰齋戒沐浴,到宗廟行禮接受傳國玉璽。子嬰深知趙高欲在宗廟設下埋伏殺害他,並聽說趙高與楚國約定要滅掉整個嬴氏宗族以此來獲取封地,於是與身邊人商議誅殺 趙高的對策。秦王子嬰以生病為由借口推辭去宗廟奉玉璽,趙高多次派人想請未果,遂自己前往子嬰住處相請,終被子嬰的心腹韓談殺死,並誅滅趙高三族。

  國破身亡

  就在子嬰誅滅趙高後不久,劉邦的義軍就攻破瞭武關,進入關中。子嬰立即調兵遣將據守嶢關,企圖抵禦劉邦的義軍。但是,秦軍自與義軍對抗以來少勝多敗,士氣萎靡,特別是在巨鹿之戰後,項羽“坑秦卒二十餘萬人”,大秦帝國的將士們義軍早已聞風喪膽,毫無抵抗的意志。劉邦率兵繞過嶢關,在藍田兩次大敗秦兵,乘勝占領霸上,兵鋒直指咸陽,並派人勸降子嬰。而此時,秦國群臣盡皆逃亡,子嬰成瞭一個十足的光桿司令,見大勢已去的他為瞭保住嬴氏一族不被誅殺,無奈之下隻好用繩綁縛自己,坐上由白馬駕駛的白色馬車,身著喪服,並攜同皇帝禦用物品 (包括玉璽和兵符) ,在軹道親自至劉邦軍前投降。這距他登上王位僅僅過瞭46天。子嬰投降後,劉邦並沒有殺他,而是將他關押瞭起來,項羽義軍進入關中後,劉邦忌於項羽的兵力拱手讓出咸陽城退回霸上。項羽入城後便將子嬰殺死,並下令屠盡全城。

  受指責,背黑鍋的原因

  就這樣,大秦帝國在項羽的屠殺火焚中轟然倒塌,人們把這一切的惡果都歸咎在秦帝國最後一位皇帝子嬰的身上。子嬰備受指責,也不得不背上瞭毀掉大秦帝國和出賣宗族的黑鍋。那麼,為什麼人們會指責子嬰呢?說到底就是子嬰選擇瞭一條在後人看來最爛的路。

  因為當時的子嬰其實除瞭投降,還有另外一條路,那就是向西逃跑,回到秦國的發源地,養精蓄銳以圖東山再起,這樣子的話,嬴氏一族也不至於被屠盡。但我們設想自己置身於當時的情形,恐怕做出來的決定還是會和子嬰一樣。原因之一是秦國經過瞭很多代的發展 ,成為瞭一個強大帝國,嬴氏一族心裡的優越性想必比其他國傢的王室要強得多,讓他們再回到以前的原始生活這恐怕比要他們的命還要難;原因之二是大傢不同心,宗室王族在義軍進攻之時尚不能團結一致對外,在被義軍追殺下冒死逃亡就更不可能瞭;原因之三是劉邦兵臨城下,派人來勸降,子嬰能考慮的時間太過短暫,隻想著保全傢族便可,他如何能想到劉邦之後還有一個報仇心切的項羽,並且他的勢力遠在劉邦之上,劉邦自己都自顧不暇,哪能護得瞭嬴氏一族的周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