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2 22:56:32
有一種說法是“魏延之亂,始於諸葛”,張作耀的《劉備傳》當中就說瞭,魏延的冤案完全是由諸葛亮是一手策劃的。諸葛亮在臨死的時候召開瞭最後一次高級軍事會議,但是這一次軍事會議上面有三點不正常。首先,參加的人員除瞭諸葛亮本人以外,還有長史楊儀、司馬費褘,征西將軍薑維,獨獨把魏延排除在外。這是很不正常的一件事情。魏延當時擔任的是征西大將軍,比薑維要高得多瞭,“征西大將軍”、“南鄭侯”、“假節”,這個“節”是皇帝賜給他的,可以先斬後奏。
第二件怪事情,諸葛亮這一次決定由楊儀擔任蜀漢軍隊的總司令。但是有一個問題,楊儀做三軍統帥,沒有朝廷的任命,名不正言不順。
第三個問題很奇怪,諸葛亮下令,我死後全軍撤退,返回成都。他當場任命魏延為斷後將軍。但接下來他又下瞭一條奇怪的命令,說如果全軍撤退以後,魏延不服從命令,不要管他。在這個問題上,諸葛亮已經把魏延看成是一個異己分子。
諸葛亮之所以要這麼排擠、看不慣魏延可能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我們知道諸葛亮用兵一生唯謹慎,但是魏延用兵同諸葛亮截然不同,魏延主張出奇取勝。基本思想不吻合,思路不一樣。所以諸葛亮想,如果我死後把軍事指揮權交給魏延的話,不是把我的東西全部給否定掉嗎?對此,諸葛亮是不能容忍的。
第二個原因,我們可以看一看諸葛亮的《出師表》裡面推薦的幾個人,郭攸之、費褘、蔣琬、董允這些人,都是循規蹈矩、聽領導話的人,“小綿羊式”的人物。用古代的標準來講,這些人叫循吏,循規蹈矩的官吏,諸葛亮比較喜歡。魏延性格比較倔強,上海人叫犟頭倔腦,現代詞叫有個性。這樣性格的人,諸葛亮是絕對不可能喜歡他的。
第三點,諸葛亮親自指定瞭接班人,蔣琬、費褘、薑維。但是魏延的官職、功勞要比他們個人大得多,諸葛亮打擊魏延,排擠魏延是為他的接班人掃除障礙,去掉絆腳石。所以這裡面是有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