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2 22:56:32
魏延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想起讀三國的日子,當讀到蜀將魏延最後那三聲“誰敢殺我”,總感覺真的好傻。傻的不是他沒有料到馬岱會從背後出手偷襲,而是想像不出哪個傻子會扯著嗓子大喊三聲“誰敢殺我”,當時的模樣豈非愚蠢可笑的很?而歷史上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在三國演義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魏延以部曲身份隨劉備入蜀,因屢立戰功而深受劉備信任,劉備稱漢中王後拔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蜀漢建立後升為鎮北將軍。此後魏延隨諸葛亮北伐,曾率軍大破魏將郭淮等人,加為征西大將軍。魏延曾向諸葛亮提出著名的奇襲長安“子午谷奇謀”,但遭向來謹慎的諸葛亮反對,因而認為自己無法完全發揮才能,心懷不滿。諸葛亮死後,魏延因不願受長史楊儀所約束而於退軍途中燒絕棧道,反攻楊儀,卻因部屬不服而敗逃,被楊儀所遣的馬岱所斬。
歷史上的魏延到底怎麼死的
建興十二年秋,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薑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魏延斷後,如果延或不從命,就隨他的便。諸葛亮歿,秘不發喪,楊儀令費禕前往揣摩魏延意圖。魏延回答道:“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雲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魏延的意思很明確,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呢,怎麼能因一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 再說,我魏延是何人,怎麼能受楊儀擺佈,做斷後的將領呢? 大軍都隨楊儀徐徐退卻,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趕在楊儀大軍前面,所走過的地方都燒絕閣道。楊儀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琬、允都擔保楊儀懷疑魏延。魏延先占據南谷口,率軍出擊楊儀大軍,楊儀命令何平在前抵禦魏延。何平罵魏延的先頭部隊:“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魏延大軍知道錯在魏延,都不聽魏延的命令,都散瞭。隻有魏延與其子數人逃亡,逃到漢中,楊儀派遣馬岱追上瞭魏延並且斬瞭他,將頭顱獻於楊儀,楊儀用腳踐踏魏延的頭顱,並且罵道:“庸奴!復能作惡不?”於是誅滅魏延三族。
魏延的千古奇冤:腦後沒長反骨 隻是政治上太幼稚
《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魏延一出場便帶著悲劇色彩。他殺韓玄、獻城劉備,功不可沒,卻被身為軍師的諸葛亮認定“天生長有反骨,日後必然造反”。雖然當時諸葛亮沒能除之而後快,但他的這句話卻埋下瞭禍根。以至於後來,當魏延和楊儀同時告發對方謀反的時候,吳太後便想起瞭諸葛亮的這句話,使得魏延從此背上瞭 “反賊”的罵名。那麼魏延的腦後真有反骨嗎?他“火燒棧道”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
魏延腦後真有反骨嗎?
縱觀《三國演義》,魏延的 “反骨”出現過兩次,給人印象非常的深刻,但這是小說的虛構。有人認為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是想給魏延一個下馬威,因為魏延本來是劉表的部將,後來殺瞭韓玄,然後開城投降,獻長沙於劉備,所以諸葛亮是想挫魏延的銳氣。但這也是《三國演義》的虛構,諸葛亮從來沒有講過魏延“腦後有反骨”,而且還有一點,魏延沒有把韓玄殺掉。
魏延是劉備的老部下,早就跟隨劉備南征北戰,是劉備的愛將。劉備打下漢中,要決定留誰來鎮守漢中,全軍上下大傢都看好的是張飛,張飛也自以為非我莫屬,結果想不到,劉備任命魏延為“漢中太守”。所以當時全軍上下都為之一驚。可見,劉備對魏延是非常看重的,委以重任。然而諸葛亮似乎並不買劉備的賬,偏偏認定他(魏延)是一個腦後有反骨的人。不僅是諸葛亮,孫權也說過魏延,說“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如果魏延地下有知的話,可能會講出這句話:“我比竇娥還要冤啊。”
為什麼說魏延根本就沒反呢?因為謀反的標準無非有兩條:第一條,魏延投降曹操。第二條,魏延要篡位。魏延這兩條根本就沒有,那怎麼談得上是謀反呢,何來謀反之由呢?
陳壽在《三國志》裡面明確地指出,魏延當時不過是想取代諸葛亮當全軍的統帥,不過如此而已。雖然魏延不但公然違抗軍令,還大搞個人意氣之爭。他燒瞭棧道,置蜀國軍隊的安危於不顧,那是頭腦發昏。但另兩個人也有責任,一個是全軍統帥諸葛亮,第二個是諸葛亮的長史也就是諸葛亮的秘書長楊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