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灌夫座駕中的主人公灌夫是怎麼死的?

2016-08-12 22:55:52

  灌夫是誰?灌夫這個人怎麼樣?灌夫是怎麼死的?先來看看灌夫的簡介:灌夫是穎陰(今河南許昌)人,本姓張,其父張孟是穎陰侯灌嬰的舍人,後官至二千石,因改姓灌,成為穎陰大豪強之一。
灌夫這個人怎麼樣?

灌夫勇武過人,吳楚反時,灌夫以幹人(主管一幹個士兵的軍吏)隨父出征,其父戰死。按軍法,父子俱在軍中,父死,子可以扶喪返鄉。灌夫為替父報仇,請求留在軍中,披甲執戟,選募勇士數十人,單獨向吳軍挑戰。

  灌夫為人剛直不阿,好打抱不平。最厭惡阿談奉承之徒,趨炎附勢之輩,尤其看不上宗室貴戚的專橫跋息的樣子,喜愛和地方豪強交往。在眾多的勛親貴戚中,灌夫獨獨和魏其侯竇嬰友善。
開戰之時,所募勇士大都臨陣退縮,隻有兩個人和十幾名奴隸隨灌夫出陣。灌夫就率領這十幾個人沖入吳軍,殺敵近百,自己也受傷十幾處,隻有一人生還。此舉對吳軍打擊雖然不算大,但有力地威懾瞭吳軍軍心,鼓舞瞭漢軍士氣。從此以後,灌夫以勇猛善戰聞名天下。嬰是竇太後侄子,曾做過將軍、丞相,貴極一時。但武帝繼位不久,竇太後去世,竇嬰失去靠山,賦閑在傢,原來圍在竇嬰周圍的朝中顯貴紛紛改換門庭,投在王太後(景帝皇後)同母異父弟弟垂相田紛門下,竇嬰門前車馬日益稀疏,隻有灌夫一如既往地和竇嬰往來。
灌夫與田紛的故事

  田紛為人狡詐,權勢欲極強,早年曾投在大將軍竇嬰門下,侍奉竇嬰飲宴,就像兒子對待老子一樣殷勤。可是得勢之後,立即視竇嬰如路人,把竇嬰的提攜栽培之恩早忘到九霄雲外。灌夫對此十分反感。一次,田紛故意對灌夫說要到竇嬰府上作客,竇嬰夫婦親自下廚,置辦酒菜,可直到中午,田蛤還沒來。灌夫再次催請,田紛先是推托,後來又故意拖延瞭很長時間,才姍姍而來。席間,竇嬰殷勤勸酒,灌夫則屢次旁敲側擊,諷刺田紛,二人矛盾日益明顯。

  田紛為相之後,貪得無厭,大肆兼並土地。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田紛看中瞭竇嬰在城南的一塊好地,就派賓客籍福向竇嬰強行索要。竇嬰十分氣憤,說:“我雖失勢,你雖顯貴,也不至於這樣仗勢奪地吧?”這時灌夫恰巧趕到,聽說此事便破口大罵田紛欺人太甚。籍福不願這兩個外戚矛盾激化,借口竇嬰年老昏嘖,過些日子自會得到這塊土地,勸田紛等些時日。

  事後,田蛤聽說灌夫幫助竇嬰拒絕給予土地,決心報仇。元光四年,田紛上奏,說灌夫在穎陰橫行不法,應予嚴懲。灌夫則揭發田紛和淮南王劉安勾結,接受淮南王賄賂,泄露朝中秘密。兩相比較,田紛的行為要嚴重得多,漢武帝最恨的就是朝臣勾結外藩。田紛這才主動作罷。

  元光四年夏天,田紛娶燕王劉嘉的女兒為夫人,王太後下詔,要列侯宗室統統前往祝賀。魏其侯竇嬰邀灌夫同往。灌夫推辭說:“我因飲酒,過去多次得罪過丞相,去瞭多有不便。”但頂不住竇嬰的勸說還是去瞭。酒至半酣,田紛起身敬酒,諸侯賓客紛紛離席,俯伏在地。魏其候竇嬰敬酒時,隻有少數幾個故舊離席還禮,大多數人隻是欠欠身子。

  竇嬰和田紛同為列侯,都是外戚,區別僅在於一個是前任丞相,一個是現任丞相,而且這個現任丞相還是竇嬰提攜上去的。在座諸人中,大多數過去都曾看竇嬰眼色行事,想不到的是現在竟然這樣厚此薄彼,灌夫看在眼裡,氣在心裡。不久,輪到灌夫敬酒,敬到武安侯田紛時,田紛不僅不還禮,還說什麼“不能滿杯”,這是明顯的對灌夫輕視。

  灌夫一心惱怒,強作笑顏,說:“將軍的就是貴到這個地步嗎?連一杯酒也不能滿?”露出明顯的不快。灌夫在向臨汝侯敬酒時,臨汝侯既不還禮,又附在程不識耳邊說悄悄話。臨汝侯是灌嬰的孫子,論年紀,論輩份,都低於灌夫。灌夫本來就一肚子火,見臨汝侯小小年紀也敢如此無禮,破口大罵說:“你平時低毀程不識將軍年老無能,一錢不值,現在見長者敬酒,怎麼又像個女人似的和程將軍嘮叨起來瞭?”

  臨汝侯未及回答,田紛插話說:“程將軍和李將軍是東西宮衛尉,你當眾侮辱程將軍,也就是侮辱李將軍。”李將軍是指李廣。田蛤的這番話是挑撥灌夫和程不識、李廣的關系。灌夫十分推崇李廣,田紛有意程、李並提,擴大灌夫對立面。灌夫性情剛烈,發火實際上是沖著田紛的,在氣頭上更不會把田紛這個皿相看在眼裡,聽到田紛的話,厲聲回答說:“砍頭洞胸我都不怕,管他什麼程將軍、李將軍。”說完,氣沖沖地拂袖而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