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名籍,字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項羽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傢“兵形勢”代表人物。項羽是以勇武聞名的軍事傢,李晚芳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按理說,項羽這麼勇武怎麼都不像是會自殺的人啊,但事實恰恰相反,以至於項羽烏江自刎成瞭千古之謎,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項羽為什麼要烏江自刎吧。
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巨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
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而後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瞭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史稱“楚漢相爭”。戰爭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范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璧縣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而死。
上面所述均是史記裡記載的,看到這我就起瞭奇瞭怪瞭,帶兵打仗,勝敗乃兵傢常事,難道項羽輸不起?
原文裡是這麼說的
項羽兵敗之後逃到烏江,就想東渡烏江(長江西岸的烏江浦)。烏江亭長把船停靠在岸邊等候項羽,對項羽說:“江東雖小,土地千裡,民眾數十萬,也足夠稱王的。希望大王急速過江。現在隻有我有船,漢軍即使追到這,沒有什麼辦法渡江。”
項羽笑道:“上天既然要滅亡我,我為什麼還要渡江呢?況且我項羽(當初帶領)江東的子弟八千人渡過烏江向西挺進,現在無一人生還。即使江東的父老兄弟憐愛我而擁我為王,我還有什麼臉面去見他們?即使他們不說什麼,我難道不在心裡感到慚愧嗎?”於是對亭長說:“我知道您是年高有德的人。我騎這匹馬五年瞭,所遇到的都沒有對手,曾經日行千裡,不忍心殺掉它,把它贈給你吧!”於是命令騎兵都下馬步行,手持短小輕便的武器交戰。僅僅項籍就殺瞭漢軍幾百人,項王自身也受瞭十幾處傷。
回頭看見漢軍騎兵中的司馬呂馬童,呂馬童原是項羽部將,這時已背楚歸漢,說:“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嗎?”呂馬童面對著項羽,指示給王翳說:“這是項羽。”項羽便說道:“我聽說漢王拿一千兩黃金、一萬戶封邑懸賞征求我的頭,我給你一點好處。”就自殺身亡瞭 ……
看到這我明白瞭,項羽還真真是輸不起的,他太過自負,受不瞭昔日的手下敗將比他強,項羽也太過於要面子,什麼無顏見江東父老其實說白瞭是過不瞭自己這一關。昔日,你項羽乘天下大亂的形勢在民間起事,用瞭三年的時間,就率領五國諸侯(楚外的五國反秦武裝)滅秦,分割天下的土地,封賞王侯,一切政令都由項羽頒佈,號稱霸王。霸王的權位雖然不能維持到底,可是這顯赫的功業是近古以來不曾有過的。
但是,你項羽自己放棄關中,懷念楚國而東歸,放逐義帝,自立為王,幹瞭這些失策失人心的事,卻埋怨諸侯背叛自己,這樣想要成就霸業,就很難瞭。自誇功勞,逞個人才智,卻不效彷古人,自以為霸王之業已成,想憑借武力來征服和治理天下,經過五年戰爭,終於使自己國傢滅亡瞭,卻從來不從自身檢討最後竟然還說什麼“上天要滅亡我,不是我用兵的過錯”,難道不荒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