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2 22:55:36
晏子是哪個朝代的人?晏子是春秋後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傢、思想傢、外交傢。晏嬰頭腦機靈,能言善辯,善於辭令,機智聰明,使楚時曾舌戰楚王,維護國傢尊嚴。內輔國政,屢諫齊君。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瞭齊國的國格和國威。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其比為管仲。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節儉,謙恭下士著稱。當任期間,其主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都信於他,甚是睿智,愛民,不辱使命;為春秋時期的人才之一。
晏子使楚是一則怎樣的故事
晏子被派遣到楚國.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一個小洞請晏子進去.晏子不進去,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洞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該從這個洞進去.”迎接賓客的人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
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沒有人可派嗎?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嚴肅地回答說:“齊國的都城臨淄有七千五百戶人傢,人們一起張開袖子,天就陰暗下來;一起揮灑汗水,就會匯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著肩膀,腳尖碰腳後跟,怎麼能說沒有人才呢?”楚王說:“既然這樣,那麼為什麼會打發你來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要根據不同的對象,賢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賢能的國王那裡去,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國王那裡去.我晏嬰是最不肖的人,所以隻好出使到楚國來瞭.”
晏子有什麼文學著作
《晏子春秋》 是一部記敘春秋時代齊國晏嬰的思想、言行、事跡的書,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短篇言行集。相傳是後人為晏嬰所撰,眼下一般認為是後人集其言行軼事而編成。書名始見於《史記·管晏列傳》 。《漢書·藝文志》稱其《晏子》,列在儒傢類。
《晏子春秋》是記述春秋末期齊國著名政治傢晏嬰言行的一部著作。 分內篇、外篇兩部分,內篇分諫上、諫下、問上、問下、人上、雜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諫上、諫下立要記敘晏嬰勸諫齊君的言行,問上、問下主要記敘君臣之間、卿士之間以及外交活動中的問答,雜上、雜下主要記敘晏嬰其他各種各樣的事件。外篇兩篇內容較為駁雜,與內篇六篇相通而又相別。各篇之間的內容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互有聯系,個別的還有互相矛盾之處。
《晏子春秋》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內、外篇。主要記述瞭晏子的言行,思想、軼事等。語言簡練,情節生動,生動呈現出瞭晏嬰形象,具有較高的答辯性。書中寓言多以晏子為中心人物,情節完整,主題集中,諷喻性強,對後人做人處事及外交口才方面有較大的影響與啟迪。其中,《晏子使楚》被改編為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語文課文11課,文言文版《晏子使楚》被編入蘇教版與長春版教材中,《橘逾淮為枳》編入滬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