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甲午戰爭“廣甲”艦管帶吳敬榮簡介

2016-08-12 22:59:02

  管帶即是艦長,在甲午戰爭中的“廣甲”艦,它的管帶叫做吳敬榮。吳敬榮(1864-?),字健甫,安徽休寧縣人。父親吳子麟,在天津水師學堂學習礦務。1874年,清政府選派第三批官學生出洋,吳敬榮入選,被派往美國學習。回國後,派往北洋水師,積功至藍翎五品軍功補用千總。1889年,升精練右營守備,充任“敏捷”練船幫帶大副。1892年4月,調任廣東水師“廣甲”快船幫帶大副。12月,升“廣甲”管帶,旋賞加都司銜。

  1894年5月,李鴻章到威海檢閱海軍,廣東水師“廣甲”、“廣乙”、“廣丙”三艦北上會操。會操事竣,“廣乙”、“廣丙”留北洋,“廣甲”返回廣東。後吳敬榮指揮“廣甲”艦解送歲貢荔枝至天津後,也被留在北洋。

  9月17日,黃海大戰爆發,“廣甲”和“濟遠”被編為一隊。中午12時50分海戰打響。戰至午後3時許,“濟遠”先逃,吳敬榮指揮“廣甲”隨“濟遠”逃跑。夜半時,“廣甲”逃至“大連灣三山島外,迫近叢險石灘,該船弁勇 告管帶(吳敬榮),船已近灘,必不可進。管帶不聽,致船底觸石進水,不能駛出”,遂致擱淺,吳敬榮則棄船登岸。次日,“廣甲”被日艦擊沉。

  黃海海戰後,吳敬榮被“革職留營,以觀後效”。

  北洋水師返回威海後,丁汝昌為加強威海陸路防務,派吳敬榮協守北幫炮臺。1895年1月30日,日軍攻占威海南幫炮臺。2月1日,駐守北幫炮臺的綏軍不戰而潰,吳敬榮率部下隨綏軍一起逃跑。日軍未費一槍一彈就輕取北幫炮臺。

  甲午戰後,吳敬榮被革職,後仍回廣東水師,管帶“寶璧”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