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秘史:揭秘恭親王奕訢為什麼直接推 撞慈禧太後

2016-08-12 23:01:49

  從順治九年(1652年)開始,允許親王府:“基高十尺,外周圍墻。正門廣五間,啟門三。正殿廣七間,前墀周圍石欄。左右翼樓各廣九間,後殿廣五間。寢室二重,各廣五間。後樓一重,上下各廣七間。自後殿至樓,左右均列廣廡。正門、殿、寢,均綠色琉璃瓦。後樓、翼樓、旁廡,均本色簡瓦。正殿上安螭吻,壓脊仙人以次凡七種,餘屋用五種。凡有正屋、正樓門柱,均紅青油飾。每門金釘六十有三。梁棟貼金,繪畫五爪雲龍及各色花草……凡旁廡樓屋,均丹楹朱戶,其府庫倉廩廚廄及祗候各持事房屋,隨宜建置於左右,門柱黑油,屋均板瓦。”(轉引自王道成、吳永興《肅親王府話滄桑》一文)還未包括花園部分在內,那屬於自由發揮的餘地,估計隻要別超過禦花園就可以瞭。

  恭王府建築屬於最高規制。分為中、東、西三路,由嚴格的軸線貫穿著的多進四合院落組成。

  走進立有一對石獅的頭宮門,中路最主要的建築是銀安殿和嘉樂堂,殿堂屋頂采用綠琉璃瓦。銀安殿俗呼銀鑾殿,作為王府的正殿,隻有逢重大事件、重要節日時方打開,起到禮儀的作用。1898年5月29日,奕訢病逝,停靈於此。第二天,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率文武百官來此祭奠。

  東路曾是公主府,因為和坤的兒子豐紳殷德娶瞭乾隆皇帝的小女兒固倫和孝公主為妻。前院正房廳前有一架長瞭兩百多年的藤蘿。這裡原為駙馬爺豐紳殷德居所,乾隆皇帝賜名“延禧堂”。恭親王將其作為客廳兼書房後,改稱多福軒。“多福軒”匾額為咸豐皇帝禦題,因滿室皇帝親筆鬥方的“福”“壽”匾額而得名。東路的後進院落正房名為樂道堂,原為固倫和孝公主寢室,後來成為恭親王的起居處。

  西路是和坤的住所,主體建築為葆光室和錫晉齋。錫晉齋作為和坤起居室時叫嘉樂堂,仿照紫禁城寧壽宮樂壽堂式樣進行內裝修,大廳內修建瞭雕飾精美的兩層金絲楠木仙樓。此為和珅僭侈逾制,是其被賜死的“二十大罪”之一。奕訢入住後,在此收藏晉代陸機手書的《平復帖》,室名改叫錫晉齋。

  府邸最後一排,是兩層的後罩樓,東西長達156米,後墻共開88扇窗戶,內有109個開間,俗稱“99間半”,取道教“屆滿即盈”之意。最西端建成室內花園,上下兩層貫通,因堆砌假山,並有瀑佈水法,而得名“水法樓”。後罩樓位於主路中軸線的位置建有佛堂,供奉五方佛。後罩樓又叫藏寶樓。和坤被抄傢時,樓內的大量財寶被搜繳。恭親王進駐後仍在此收藏各種古玩珍寶。

  【別有洞天的恭王府花園】

  恭王府花園名為朗潤園,也叫萃錦園。又因遊廊彩畫全用蝙蝠圖案裝飾,加上內有蝠池、蝠廳、福字碑,而稱作“萬福之園”。

  與府邸相呼應,花園同樣分為東中西三路。

  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築風格的漢白玉拱形石門為入口,這花園正門仿圓明園內大法海園門而建。花園前有獨樂峰、蝠池,後有綠天小隱即邀月臺、蝠廳。太湖石假山下有十幾米長的“洞天”,稱秘雲洞,傳說藏有仙雲。洞的正中有康熙皇帝為其祖母孝莊皇後祝壽寫的“福”字碑,刻有“康熙禦筆”之寶印,是恭王府鎮府之寶。真是洞天福地。中路最主要的建築是安善堂,恭親王奕訢宴請貴賓的場所。

  東路的全封閉式大戲樓懸掛著康熙皇帝禦筆所題“怡神所”匾額。廳內裝飾著纏枝藤蘿紫花彩畫,使人仿佛坐在藤蘿架下看戲。戲樓南端的明道齋與曲徑通幽、垂青樾、吟香醉月、流杯亭等五景構成園中之園。

  西路被人工開鑿的矩形水塘占滿。湖心亭可垂釣觀魚。南岸有秋水山房。西岸立有石柱數根,倒影映入水中,而叫“凌倒景”。

  花園西南角有龍王廟,供奉中國四海龍王之首的東海龍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