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裝者》明樓三重身份不及原型袁殊的五重身份

2016-08-13 12:43:27

  不管明樓怎麼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明臺到最後都會知道。但是明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大哥明樓居然是三重間諜。他竟然是三——重——間——諜!偽裝者雖然已大結局,大夥議論最火的人物是大哥明樓,都說袁殊是明樓的原型,而實際上,明樓離袁殊還差得遠,因為袁殊是五——重——間——諜!

  誰能拍出一個五重身份的人。的確,《偽裝者》已經很瞭不得,賦予瞭明樓三重身份,但離袁殊這個五重間諜還是簡單瞭不少。據說還有電視劇《記憶之城》“中共特科”朱今墨也是以袁殊為原型,但可惜這個劇並不怎麼出名。

  從1931年10月到1945年10月,袁殊以多重身份從事中共地下情報工作長達14年之久,其多重身份大致分為五面:中共特別黨員、渝方國民政府(中統與軍統)、日方巖井機關、寧方(汪偽政權)和共產國際遠東情報局。朱德曾稱之為“我黨情報工作戰線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明樓是幸運的,他還沒有精神分裂,沒有在見陽光後又遭遇“文革”。工作期間,袁殊飽受多重身份帶來的精神折磨,壓抑的痛苦一旦爆發,就會失態,戰友曾親眼目睹袁殊嚎啕大哭。終於演回自己,卻依然是痛苦,1965年,袁殊被定性為叛徒、反革命分子、特務、漢奸。直至1982年平反,“系獄20年,勞政生活8年”。更可惜的是,直至知道袁殊成就和遭遇的人並不多,很多人知道袁殊都是因為潘漢年,一個跟袁殊一樣,卻死在平反之前的情報工作者。

  1987年11月,袁殊因病逝世,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推薦
 袁殊是誰?揭秘中共五重間諜袁殊的秘密生涯

  偽裝者明樓原型袁殊的五重間諜乃世界罕見



  《偽裝者》明樓的原型——五重諜報王袁殊

  袁殊過著串戲一樣的日子

  提及潘漢年(我國無產階級革命傢,1955年4月被錯判為“內奸”,1977年含冤病逝,1982年平反)必提袁殊,因為抗戰時期潘漢年所獲得的大量情報直接出自袁殊之手。袁殊在新中國成立後常常對人說,我們好像是串戲,在幕後指揮的是潘漢年、王子春,在臺上表演的是我。

  從1931年10月到1945年10月,袁殊以多重身份從事中共地下情報工作長達14年之久。袁殊的多重身份大致分為五面:即中共特別黨員、渝方國民政府(中統與軍統)、日方巖井機關、寧方(汪偽政權)和共產國際遠東情報局。

  據巖井英一回憶:為掣肘汪偽漢奸勢力,巖井英一讓袁殊出面組織一個“興亞建國同盟”,作為麻痹、消磨中國人民鬥志的文化團體,加入到汪偽政府中去。袁殊根據巖井英一的要求,在地處上海寶山路的“巖井公館”掛起瞭“興亞建國運動本部”的招牌,成立瞭“興亞建國運動委員會”的機構,並籌備出版瞭《新中國報》和《興亞》雜志。“興亞建國運動本部”表面上是一個接受日本外務省津貼、支配的漢奸組織,實際是中共的一個新的情報據點。不僅日本外務省每月撥給“興亞”的20萬軍票中,有相當一部分成為中共上海地下黨組織的活動經費,而且在袁殊的具體操作下,一份份重要的戰略情報從敵人的心臟發送到瞭延安。在“興亞建國運動”的幌子下,袁殊曾策動上海租界和滬寧一帶地區約40萬包括知識界在內的社會各階層民眾,達到瞭威脅汪偽政權能力的程度。

  據劉人壽等人的回憶,袁殊從“巖井機關”獲得的重要情報主要有:(1)1939年英法企圖犧牲中國對日妥協的遠東慕尼黑活動。(2)1941年6月德國即將進攻蘇聯,德蘇戰爭一觸即發,南方局早幾天亦有類似報告。為此蘇共中央曾向中共中央表示感謝。(3)德蘇戰爭爆發後,日本動向是南進而非北進,以及日美談判的情報。這是涉及蘇聯遠東紅軍能否西調的事情,對國內的階級動向也很有關系。

  當然,這種多重角色不是那麼容易扮演的。蕭雲在《榮辱之間鑒真情——憶左翼文化人袁殊》文中回憶道:“由於長時期的‘進入角色’,袁殊的心理被扭曲瞭,壓抑的痛苦一旦爆發,就會失態。親眼目睹袁殊嚎啕大哭的王季深回憶說:‘當時的情景和電影《與魔鬼打交道的人》完全一樣。’當年同袁殊一起戰鬥在敵人心臟的惲逸群、翁毅夫、魯風等同志,都經歷過這種精神上的折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