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2:44:02
拿破侖是一名英勇的軍事傢,身為法蘭西帝國的君主,他的風光也是令人羨慕。從拿破侖整個人生來看,他的戰鬥力真的是令人折服。法國的在世界戰爭史上,法國軍隊的戰鬥力一直不被人恭維,但是他們卻也有過"戰無不勝"時刻,那就是拿破侖時代的法國遠征軍--除瞭俄羅斯,征服瞭歐洲大陸所有國傢。拿破侖的戰鬥力從何而來?要解開這個謎團?今天的小編就帶大傢一起穿越,去看看當年的拿破侖的戰鬥力是從何而來的。
世界公認,法國人擁有獨步於世界的一大強項:思想。思想會帶給一個國傢自由和浪漫,但是世間萬物都此消彼長。凡是自由爛漫的人,組織紀律性往往不行。"天馬行空"的"法才",一直有個解不開的死結:散漫。此癥導致"法才"影響世界有餘,但控制歐洲乃至世界則不足。
在近代歷史,雖然法國僅此於英國,建立瞭世界第二大的帝國,但從堅挺度比較,法軍的戰鬥力遠不如英軍堅硬。在清帝國垂死掙紮之際,尚能靠老將的匹夫之勇,取得大勝法軍的鎮南關大捷,可見法國人的戰鬥力,是何等不堪。
所謂英法聯軍進北京,法軍是"搭車",銳不可當的主力還是英軍,法蘭西人的主要作為是趁火打劫。然而,拿破侖那段"橫掃歐羅巴"時光,歷歷在冊,絕非虛構。拿破侖戎馬一生,親身指揮過的戰役約計60次,比歷史上著名的軍事統帥亞歷山大、漢尼拔和愷撒指揮的戰役總和還要多。
除瞭奈爾遜海戰和滑鐵盧戰役,近乎百戰百勝。人們稱拿破侖為"戰神",但他終歸是一個人不是神。然而他能在法國"浪漫"的歷史上,留下征服歐洲大陸的輝煌,肯定具有不同凡夫俗子的"獨門功夫"。世界上有兩種力量強大,一種是思想,一種是劍,而思想將最終戰勝劍。--拿破侖的這句名言,既是自己對"兩把利器"的心得,也是對他成為無敵"歐洲王"的詮釋。
作為近代新興軍事傢,拿破侖那"兩把利器"彼時天下無敵--最猛烈的武器:火炮,最鋒利的思想:拿破侖法典。單項軍事天才或者思想傢都好找,但是二者合一就是難得的鳳毛麟角人物。而拿破侖恰恰就是這樣一個難得人物。地球人都知道,拿破侖是最早的炮兵司令。
他有"炮兵皇帝"及"現代炮兵之父"的美譽。拿破侖的大炮在埃及的獅身人面像上留下瞭恒久的歷史印記,人言他炮轟獅身人面,是為瞭向世界表達"擊碎舊世界"的決心,其實,拿更是用此炮轟,向世界表現法國炮兵的威力。
18世紀末19世紀初,火炮對於歐洲不算新式武器。早在歐洲15世紀時,火炮已出現。 法軍的炮兵是後起之秀。他們擁有其他炮兵軍隊無法超越的強項:炮兵官兵的素質。眾所周知,拿破侖是"炮兵學校"科班出身。他在法國皇傢炮兵中茁壯成長,拿破侖在炮兵史上,創造瞭很多個第一,諸如他改變部隊編制,第一次使炮兵成為一個獨立的兵種。
法軍因為具有一個大革命與炮兵"雙料出身"的領導人,再加法國炮手都經過獨一無二的大革命的實戰考驗,遂成為歐洲炮兵水平最高的"可怕"軍隊。他們是一支不拘一格的"革命軍"。正規的軍營紀律是無關緊要的,士兵受到人道的待遇,絕對論功晉升的原則,產生瞭純粹憑藉勇氣的軍隊制度。
凡此種種,再加上驕傲的革命使命感,使法國軍隊煥發瞭無窮的戰鬥力。威猛的法軍,除瞭如火純青地密集使用大炮這一殺手鐧,還有一點超乎一般軍隊。這大概是歷史上唯一支帶著"學者和書庫"打仗的軍隊。世界都對拿破侖那句著名指令耳熟能詳:"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這句話不僅說明拿破侖愛惜學者,而且道出他能打仗的另一秘訣:帶著先進的思想前行。他的隊伍中,有一支特別分隊--數百名各行業的學者以及成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可謂別具一格的"學者"軍隊。
那裡面不僅數學和文學書籍,更蘊藏著世界第一部民法典--《拿破侖法典》 ,這是憲政國傢最早的民法典,也是拿破侖一生最大的驕傲。拿破侖臨死前說:"我一生四十次戰爭勝利的光榮,被滑鐵盧一戰抹去瞭,但我有一件功績是永垂不朽的,這就是我的法典。"思想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思想是萬萬不能的。關鍵是思想與劍如何有機地結合。植根於法國大革命土壤的拿破侖,從一個隻有劍的舊軍人成長為手握"思想和劍"兩把利刃的新軍人。從而把法國的戰鬥力推上歷史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