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2:44:59
21時41分,越南艦船和登礁人員全部撤離。這一次,沒有造成流血沖突,但是誰都能感覺到,這一海域,戰鬥將一觸即發。2月25日,中國海軍官兵登上瞭南薰礁。3月13日,在南沙海域巡邏的中國海軍3艘護衛艦,派出6名海軍官兵,攜帶輕武器,登上赤瓜礁,進行勘察作業和插旗。3月14日6時25分,越南海軍一艘505號登陸艦和604、605號軍用運輸船,突然竄至赤瓜礁海域,並派出42名武裝人員,攜帶輕機槍和沖鋒槍強行登礁。中國海軍官兵反復用越語向越軍喊話,聲明這裡是中國領土,令其離開。越軍非但不聽勸阻,反而首先用沖鋒槍向中方人員射擊。在越海軍604號運輸船上,多挺輕機槍也一齊向中國守礁人員和艦上人員射擊,當場打傷我方一名戰士。中國海軍官兵被迫進行自衛還擊,擊斃敵登礁人員20餘人,俘虜9人,擊沉越海軍運輸船1艘,重創2艘。雙方戰鬥隻進行瞭28分鐘便告結束。中國方面傷2人。對於其後越軍的救護行動,中國海上巡邏編隊采取瞭人道主義立場,允其救護,沒有置理。
3月15日,中國海軍官兵攻占瞭東門礁;3月25日,又攻占清碧礁。至此,中國在6個礁上進駐瞭部隊,打破瞭中國在南沙沒有立足之地的局面。赤瓜礁戰鬥後,國際上大多數媒體作瞭客觀報道。中國的周邊國傢和美、蘇兩個大國,也都從各自利益出發表現出謹慎和超脫的態度,希望雙方和平解決爭端。越南當局態度明顯變軟,外交上公開乞求"雙方保證不使用武力"。在為赤瓜礁之戰歡欣鼓舞的同時,劉華清清醒地認識到,要更好地在南沙顯示我們的存在,有效地維護國傢主權,就必須解決我們飛機的"腿短"問題。顯然,越南對中國威脅最大的,不是艦艇,不是蛙人,而是飛機。
大陸距南沙1000多公裡,中國的作戰飛機長途奔襲到瞭那裡,油就剩下不多瞭,形不成真正的戰鬥力,而相關國傢比我們近得多。同等技術性能的飛機一起出動,相關國傢飛機在作戰距離上就占瞭優勢,航程近,不但可以增加滯空時間,還可以加大載彈量。真有戰事,我們的飛機就會鞭長莫及,保證不瞭海空優勢,保證不瞭戰鬥的勝利,無法向全國人民交代。要盡快改變我國飛機"腿短"問題,就需要發展航空裝備和在西沙修建機場。劉華清把這件事提到瞭議事日程上,並多方進行論證。
1988年3月29日下午,劉華清召集航空工業部、海軍、空軍、國防科工委、總參裝備部等部門領導,以及飛機研制廠傢的專傢、技術人員,就如何使中國空軍的航空裝備適應南沙鬥爭需要進行瞭專題研究。專傢們設想瞭一個花錢少、見效快、自力更生就可解決的應急方案;另外,啟動加油機工程。劉華清同意專傢們的意見,認為這是切合空軍當前實際、解決空軍殲擊機去南沙作戰問題的最實際最有效的辦法。特別是加油機工程,不僅可以加強南沙鬥爭,而且可以解決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機動作戰問題,戰略意義極大。幾天後,劉華清把會議研究的情況和個人想法,向中央軍委副主席楊尚昆和軍委常委會議作瞭匯報,大傢一致表示同意。
之後,劉華清又召開瞭幾次協調會,應急方案出來瞭。經過幾個月試飛,證明方案可行。劉華清心中有瞭底。加油機工程,從1989年1月開始啟動,1994年11月,全部通過設計定型審查。這項工程的成功,結束瞭國產飛機不能進行空中加油的歷史,標志著中國已經掌握瞭空中加油技術,填補瞭中國航空技術的空白,打破瞭西方國傢的技術封鎖,為航空兵遠程作戰提供瞭技術基礎。修建西沙機場的事,鄧小平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提出來瞭,隻是條件不具備而沒有落實,現在到瞭有條件有能力而且務必落實的時候瞭。從中央軍委到總部、海軍、國務院有關部門,大傢的意見都是一致的。中共中央、國務院很快同意瞭軍委在西沙建機場的建議。
劉華清同海軍的領導經過幾次研究後,擬出一個初步方案:在西沙永興島,建一個平時可以擔負運輸任務,戰時可以執行戰鬥任務的機場。永興島北距海南200多公裡,南距永暑礁800公裡,西距越南400多公裡,位置適中。它的建成,使中國軍隊海空作戰能力可向南推進幾百公裡,對防護西沙和支援南沙作戰,無論從政治上、軍事上講,還是從經濟上講,都有大陸機場無法比擬的重要意義。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建設西沙機場,海軍官兵采取瞭就地取材的辦法。工程師作過計算,修一個機場共需要沙石200萬噸。如果從海南送到西沙,每噸約需70元;如果炸礁填海,就近挖取沙石,每噸隻需1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