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2:44:41
武則天,可謂一代奇女子。在歷史上關於武則天的話題也不少,現代以武則天經歷為題材的影視更是層出不窮。關於武則天的話題一直很火,她不但成功稱瞭帝,還平穩將政權交還給李氏。李唐王朝非但沒有斷瞭氣數,反而還出瞭個“開元盛世”。今天,我們不說後宮、不說情史,來正經講講真實歷史上,武則天的政治背景,以及武周政權崛起背後隱藏的權力鬥爭。
武則天出身隋楊皇室
“當有女武王者”,太宗為此誅殺瞭左武衛將軍李君羨。但是最終也並未阻止日後武則天的上臺。
武則天是武士彟的女兒,武士彟出身山西地方豪族,在李唐建立的過程中很早就投身其中,在攻占隋朝都城的過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後擔任過工部尚書的職務。武士彟的第二位妻子來自隋朝的皇室楊氏傢族,武則天就是這位妻子的女兒,因此武則天從血緣上跟隋楊相連。武則天也並不像很多研究者認為的那樣,是代表山東地區的利益,實際上她強烈地認同自己跟西北貴族尤其是隋楊皇室的出身。
武則天大約出生在627年,十幾歲就進宮,為李世民的才人。傳統史書一般暗示她跟高宗在太宗健在的時候已經通奸。太宗死後(649年),武則天短暫出傢為尼,之後很快就回到宮廷——她的第一個兒子是652年出生的,而司馬光認為她654年才回到宮廷。武則天最初是被王皇後作為抵消蕭淑妃恩寵的工具,她卑辭屈體以事王皇後,不久就拜為昭儀,位列九嬪之首,僅次於正一品的淑妃、德妃、賢妃。武則天顯然深受比她小四歲的高宗的喜愛,高宗的十二個子女,有四男二女都是武則天所生。
武則天崛起背後的權力鬥爭
武則天能夠掌握大權,要放在高宗初期的政治權力結構中來理解。太宗去世之前,將後事正式托付給瞭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太宗晚年,健在的開國元勛已紛紛凋零,而長孫無忌以權臣和貴戚雙重身份幾乎壟斷瞭朝政。高宗初年,長孫無忌又通過房遺愛謀反案,將唐太宗第三子深有威望的吳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等迫害而死。吳王李恪的傢族最後在武則天上臺後堅定地站在瞭武則天一邊,他的兒子成王李千裡是少數沒有被武則天誅殺的皇室子弟。高宗在其親舅長孫無忌等人的裹挾下,根本無法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和作為君主的權威,幾乎所有的大事都要經過這些顧命大臣的同意。包括立誰為太子,也是長孫無忌等人“固請”高宗沒有辦法才接受的。
在這種情形下,高宗能夠依賴的,隻有自己做晉王和太子時的舊僚佐們。他們基本上都堅定地擁護高宗的決定。而武則天的崛起,正好為這兩大政治勢力決戰提供瞭一個契機。以往的研究往往把長孫無忌等人視為所謂“關隴集團”的代表,而與之對立的李勣則被描述為所謂“山東豪傑”。但是實際上,李勣最重要的身份是唐高宗沒當皇帝時的僚佐長。他不但是晉王李治的王府長史,在李治當上太子之後更擔任太子詹事兼左衛率的職務,是李治的頭號傢臣,在任命時太宗對他說:“我兒新登儲位,卿舊長史,今以宮事相委,故有此授。”(《舊唐書》卷六七《李勣傳》)
除瞭李勣,反對長孫無忌的李義府也是李治的晉王府和東宮舊部。李義府在李治為晉王時就侍奉其左右,在李治當太子之後,立刻擢升為太子舍人加崇賢館直學士。與其說他們反對長孫無忌、支持武則天,不如說他們實際上是支持自己的府主李治。
武則天的崛起,正是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發生。高宗想封自己喜歡而又有才幹的武則天為皇後,但是這類大事沒有長孫無忌的同意無法做成。為瞭討好長孫無忌,高宗甚至攜武則天親自登門拜訪,尋求支持,但是都遭到瞭拒絕。武則天的母親、隋楊宗室的楊氏登門拜訪也沒能打動同為西北軍事貴族的長孫無忌。
永徽六年九月的一次爭執,令高宗和顧命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等人的矛盾激化瞭。在這種情況下,其舊部、深具威望的李勣對高宗說:“此陛下傢事,何必更問外人!”在李勣等舊部支持下,李治強硬地立武則天為皇後,並且將褚遂良貶逐。永徽六年隨著武則天被樹立為皇後,歷史的走向發生瞭巨大的轉折。
王皇後被廢,武則天的兒子李弘被立為皇太子。李治的舊部李義府等人被任命為宰相。而長孫無忌等權臣集團被排斥出政治統治集團。此後,武則天的地位不斷膨脹,尤其是隨著高宗失去工作能力,奪取瞭唐帝國的最高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