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揭秘:臺兒莊大捷蔣中正拒絕慶祝的真相

2016-08-13 12:44:08

  一個戰役得到勝利是值得慶祝的,畢竟是士兵們用鮮血換來。然而在臺兒莊大捷的時候,蔣介石卻拒絕慶祝這件事情,關於這段歷史,是什麼原因令蔣介石對這個戰役的勝利保持沉默呢?說起臺兒莊戰役人們也頗為自豪, 畢竟這是真正的首次"大捷"還要算臺兒莊戰役。在歷時1個月的臺兒莊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

  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臺兒莊一戰,讓李宗仁聲名遠播。因此,李宗仁及其桂軍所發揮的作用則長期被放大,以至於此役一直被貼上"桂系"的標簽,但參戰的主力其實是中央軍與西北軍。戰役開始階段的滕縣保衛戰,

  參戰的是第2集團軍第122、124師,乃王銘章指揮的川軍。而到臨沂保衛戰時,主力是龐炳勛、張自忠率領的西北軍第40、59軍。而桂系的李品仙的第11集團軍、廖磊的第21集團軍,是在津浦線南段一帶防備、監視日軍救援部隊,桂軍遠非主力。

  據《李宗仁傳》記載,臺兒莊捷報傳出,舉國歡騰,全國各地都舉行瞭盛大的祝捷會;國民黨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在武漢舉辦瞭宣傳周,印制瞭著名作傢老舍寫的大鼓詞《抗戰將領李宗仁》,頌揚瞭他領導的臺兒莊大捷。功高震主,臺兒莊戰役勝利後,社會對李宗仁的贊揚。

  使蔣介石不高興,他讓陳誠把有關這方面的宣傳品收掉;蔣本人在武昌官邸得知街上歡鬧、放爆竹慶祝臺兒莊勝利時,對左右說:"有什麼可慶祝的?叫他們走遠點。"在後來的日本方面材料中,蔣介石當年對此役如下五點指示:

  "(1)臺兒莊之戰,不過第二期抗戰的初始勝利,應力戒因此勝利帶來驕傲。(2)長期抗戰主要在於消耗敵人之戰鬥力,而不在一城一市之得失。此點應有深刻認識,以免對持久心理發生不良影響。(3)努力闡明本黨宣言及抗戰建國綱領等之重大意義。(4)所有宣傳應努力報道事實,慎勿誇張。
閱讀推薦

  揭秘:直皖戰爭前後的“口水戰”

  飛奪瀘定橋是真的嗎?揭秘飛奪瀘定橋真相

  (5)對敵加以筆伐之時,應止於攻擊日本軍閥,決不可對日本皇室及日本民族有所誹謗。"(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1卷第1分冊)如果說這些傳記和日方材料的真實性還有待確認,而徐永昌(國軍一級上將,抗戰期間曾任軍令部部長等職)的兩封函電,也表明曾向蔣介石建議對臺兒莊戰役的宣傳加以控制。

  第一封函電寫於1938年4月7日,"臺莊之捷,薄海臚歡,惟爆竹慶賀,未免太早。蓋軍興以來,失地數省,國府播遷,創巨痛深,至慘極酷。今恢復大業,百未謀一,而遽以小勝自喜,已非古聖戒罹之意,倘更有進於此者,將恐長人民浮囂之氣,而轉為國際之竊笑也。

  鈞座如以愚見為然,乞立飭制止,藉以靜民氣而蓄內勁,並手諭前方將領,勿以驟勝而驕,為敵所乘,幸甚幸甚。是否有當,伏乞鈞裁。"次日徐永昌再次致電蔣介石,更明確表示要控制宣傳:"竊謂宣傳文字播音,宜以端謹厚重為依歸,而以輕薄浮誇為大戒,於痛詈日人,尤加慎焉。"

  徐永昌4月8日的日記中記載,"蔣先生昨夜雖通電不令慶祝,但語句不痛切,無甚大效。回憶去歲盧溝橋戰事之慶祝,真是既愧且罹。"可見徐的函電建議起瞭作用,隻不過"語句不痛切,無甚大效"。蔣介石在4月7日通電全國軍民祝賀臺兒莊大捷,稱"此乃初步之勝利,

  不過聊慰八月來全國之期望,消弭我民族所受之憂患與痛苦,不足以言慶祝,來日方長,艱難未已,我同胞應力戒驕矜,時加警惕,唯能聞勝而不驕,始能遇挫而不餒,忍勞耐苦,奮鬥到底。" 蔣介石"不足以言慶祝"的態度,很多人都認為是蔣介石想抑制桂系之聲望。

  著名歷史學傢黃仁宇就曾在其著作中說,"有瞭蔣李間人聲上的齟齬與競爭,蔣介石對於這次戰役的看法,免不得要受'忌才'的批判。"黃仁宇抗戰時曾在國軍中服役,他認為"從統帥部的角度來看,這戰役的評價實在值得再檢討,就此也可以窺見蔣任統帥所面臨指揮系統內若幹問題。"

  也就是說,蔣介石對此戰的評價,是出於其統帥的角度,而所面臨和顧忌的問題猶多,"不令慶祝"也就可以理解瞭。徐永昌的進言函電中,也明確說,過度宣傳會刺激日軍,虛誇戰果,會讓民眾對抗戰之艱難產生錯覺,這也就是統帥的顧慮。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