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2:46:18
山口淑子的"李香蘭時代"正值日本侵華時期。《李香蘭》的作者之一藤原作彌說,"她在祖國日本和故國中國之間的夾縫中受到命運捉弄,度過瞭非常苦惱的青春歲月。"對此,山口淑子說有兩件事讓她終生難忘,至今想起來還覺得心酸。1938年10月,18歲李香蘭作為"日滿親善"代表首次回日本,興奮之中她萬萬沒想到,當驗過護照剛要下船時,聽到官員兇狠地喝叫:"你還是日本人嗎?一等國民卻穿著支那服,不覺得羞恥嗎?"
山口淑子說:"當時我都蒙瞭,不明白那個日本人為什麼說那種話,為此我十分苦惱。"後來在東京,當她身穿中式服裝演唱中國歌曲時,掌聲中不時傳來謾罵。這使她對祖國日本的幻想開始破滅,她感到可悲的,"不是為日本人錯把我當成中國人而歧視,而是祖國的日本人對我出生的中國??我母親之國的侮辱。"
在北平的一次記者招待會後,有位年輕記者追上來問她:"李香蘭,你不是中國人嗎?為什麼演出《支那之夜》《白蘭之歌》那樣侮辱中國的電影?你中國人的自豪感到哪裡去瞭?"面對責問,她道歉說:"那時我年輕不懂事,現在很後悔。在此向大傢賠罪,再不幹那種事瞭。"追憶往事,山口淑子說:"在那個戰爭年代,為瞭生存,我的確是拼足瞭力氣學唱歌"。她稱,對那些曾為軍國主義服務、歧視中國人的電影而感到內疚。因受不瞭"李香蘭"身份的重壓,她在1944年從"滿映"辭職,客居上海。
1945年日本戰敗,李香蘭被軍事法庭以"漢奸罪"嫌疑審訊,後因公佈瞭自己的日本人身份得以幸免。而同樣被起訴的川島芳子卻因旗人的身份被視為叛國罪。告別瞭"李香蘭"的山口淑子,回國後跨入影壇,其間甚至想過要到好萊塢發展,後因故放棄。1958年,山口淑子與外交官大鷹弘墜入愛河,婚後改姓大鷹淑子,並退出演藝界當起瞭外交官夫人。
1969年,已將50歲的大鷹淑子圓瞭記者夢,當起瞭富士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還前往越南、柬埔寨、中東等戰爭前線,采訪過阿拉法特、曼德拉等風雲人物。1974年,頻頻在電視上出鏡的大鷹淑子在田中角榮首相的勸說下出馬競選,從此當瞭18年的參議院議員。1975年,已是國會議員的大鷹淑子訪問平壤,路經北京時,受到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廖承志的盛情款待。
1978年,她再次訪問瞭留下過青春足跡的北京、上海、哈爾濱和長春等地。同年08月,她含著淚水看瞭中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的實況轉播。1992年,山口淑子從參議院退休。丈夫去世後,她選擇瞭獨居。其間,她仍擔任著"亞洲女性基金"的副理事長。她希望以此促成日本政府向戰爭受害者、當年的從軍"慰安婦"道歉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