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苞是怎麼死的?揭秘張飛的兒子張苞死亡之謎

2016-08-13 12:50:57

  張苞是張飛的長子,也就是張飛的大兒子咯。在真實的歷史中的張苞是早夭嗎?史書裡關於張苞的描述實在是少。而在三國演義中,張苞還算是個比較飽滿的人物,與關興比武,擔任伐吳先鋒,而且還當諸葛亮的護衛,救助趙老將軍,在諸葛亮的北伐戰爭中大展身手。那麼在三國演義中,張飛是怎麼死的?

  《三國演義》記載,諸葛亮一次北伐中原,魏兵大敗,將軍郭淮、孫禮二人棄馬爬山而走。張飛長子張苞望見,驟馬趕來,不期連人帶馬,跌入澗內。後軍急忙救起,頭已跌破。孔明令人送回成都養病。不多日,忽報有人自成都來,說張苞身死。

  蜀魏之戰,蜀軍占盡優勢,氣勢正旺,張苞作為勝利軍,乘勝追擊,本來大可破獲敵將首級或糧草輜重,就算被對方僥幸逃脫,也無傷大雅。但張苞竟得不償失,因為興奮過度發生瞭意外事故,掉下懸崖傷重而死。這豈不是荒誕喜劇的樣板嗎?

  要是我寫,要更誇張一些,張苞連人帶馬,掉下瞭懸崖,連屍體都找不到瞭。什麼頭跌破,養病,傷重而死……統統刪掉,就是掉下懸崖不見,讓讀者自己去想。既然已經寫成荒誕瞭,那麼就幹脆荒誕到底。

  荒誕到底屬於喜劇還是悲劇,真的不好劃分。代表“正義”一方的將領死瞭,很顯然不是喜劇。但張苞的死又沒頭沒尾,毫無預兆,讓人哭笑不得,悲不起來。

  荒誕派劇作傢尤奈斯庫認為,荒誕就是缺乏意義,主要體現在故事的“不協調上”。彰獎 “笨死者”的達爾文獎的入選條件之一就是自取滅亡,張苞的死就可以歸為自取滅亡,而且是隨機無意識的行為。無前兆,也無後果,死就是死瞭,死得無聲無息,和任何人沒有關聯。他的死完全可以角逐三國時期的達爾文獎。

  假設諸葛亮在上方谷火燒司馬懿之時也順便故意將魏延燒死瞭,那麼魏延的死是典型的悲劇,是錯誤地謀殺瞭自己人,這是古希臘式的悲劇,而張苞的死既非戴陵、孫禮之過錯,也非諸葛亮的有意安排,純粹是一場意外,帶有不可預知性與無關聯性,是命運的巧合,是隨機事件,所以就構成瞭似悲似喜的效果。

  希臘神話中有很多難以預料的死亡,但更表現瞭悲劇性,因為“殺人兇手”與“死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真實意圖也並非為瞭殺死死者,有的是因為誤會,有的是自己的失誤。比如赫拉克勒斯死於妻子為他準備的有毒的衣服,並非妻子的蓄意謀殺,而是因為她不知內情,不知道衣服有毒可以致命。

  其實,把英雄之死寫得最唐突的應該是《水滸傳》,後半部分的章節大致也是出自羅貫中之手,好漢們從上山到聚會,反朝廷到招安,北拒遼國,南平田虎、王慶,108員絲毫未損,單就打一個方臘,好漢們就像得瞭中世紀的黑死病,一下子陸續喪生,七零八落,還沒來得及從上一個英雄的悲哀中走出,下一個好漢便已遊魂他處,行文間盡是悲傷眼淚。這種集中死亡的寫法讓讀者們喘不過氣來,卻又符合現實生活的殘酷與真實。因為好漢們不會把自己的死亡日期編排成序,按照天罡地煞的順序禮讓去死,一切都是上天的隨機安排,所以集中死在後期並不稀奇。

  相比之下,張苞的搭檔關興是正常病死的,也就引不起別人討論。羅貫中把張苞之死寫得愚笨錯愕,其實並未降低張苞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反而為其增添瞭一份引人註意的神秘色彩。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