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3:19:01
1973年10月6日是埃及人民永遠也難以忘懷的日子,就在這天清晨,埃及軍隊突然越過蘇伊士運河,向駐紮在西奈半島上的以色列軍隊發起瞭猛攻。這一仗打破瞭以色列軍隊天下無敵的神話,使埃及在世界上的威望迅速增強。從那以後,10月6日成瞭埃及一個重要節日,每年的這一天都要在納賽爾城舉行盛大的閱兵典禮,慶祝那場戰爭的勝利。至於組織策劃和親自指揮瞭這場戰爭的薩達特總統,更是一夜之間成瞭阿拉伯世界的英雄。
可是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在8年後的同一天,薩達特在他最喜歡的日子裡遇刺身亡。那一天,同往年一樣,在開羅不遠的納賽爾郊區,為瞭戰爭勝利8周年紀念日,埃及政府舉行瞭盛大的閱兵式。上午1 1點,薩達特總統身穿鑲有金邊的藍色陸軍元帥服,興致勃勃地坐在觀禮臺第一中央觀看軍事表演,他的左邊是穆巴拉克副總統,右邊是國防部長加紮勒將軍。在閱兵式進行過程中,正前方一輛拖著一門130毫米口徑反坦克炮的卡車突然停瞭下來,不一會兒,從車上跳下來4個人。所有的人都以為,是車子出瞭什麼故障,他們是下來修車的,當他們向觀禮臺走近的時候,薩達特總統還關心地站瞭起來。誰料他們猛然向薩達特投出一枚手榴彈,另外的人也開始向薩達特等人猛烈射擊,薩達特致命的一槍是在頸部,一代偉人就這樣慘死在自己的同胞的槍口之下。殺死薩達特的4名兇手有1人被當場擊斃,3人受傷就擒,據說他們全部都是極端狂熱的宗教分子。
暗殺事件發生後,由於某些軍方領導人希望盡可能把審判兇手的權力控制在自己手中,所以軍事法庭在審判時,隻是簡單地訊問瞭一些暗殺的具體細節,並沒有涉及到其他方面。所以,至今很多人仍不清楚這起暗殺事件的性質,它到底是一起有人策劃、背後指使的陰謀呢?或者僅僅是宗教分子狂熱的個人行為呢?
有人認為兇手是受瞭組織領導的指令和別人共同策劃瞭這起謀殺薩達特的行動,主犯哈立德上尉是一個名叫“伊斯蘭崛起”的原教旨主義者組織中“安古”小組的成員,他是接受到“安古”小組領導人的指令後行動的,所用的武器也是由他的上級提供的。因為哈立德原來是準備回傢鄉去過節的,在受審時他說:“起初我不願意參加閱兵,可後來我同意瞭,因為我忽然想到,這是天意。我不是去參加閱兵,而是去執行一項神聖的使命。”
可也有人認為兇手的行動純屬個人行為,在暗殺前不久,薩達特總統為瞭鎮壓批評他的人,曾經開始瞭一場大搜捕,總共抓瞭3000多人。而兇手哈立德的哥哥就是被捕的穆斯林小組成員之一,這可能是謀刺的根本動機和直接原因。並且當哈立德對總統開槍時,曾對左右兩邊的副總統穆巴拉克和加紮勒將軍喊道:“讓開!我專打這條老狗!”很顯然,他是沖著薩達特總統來的,是為瞭報私仇來的。
而有的國際問題專傢卻認為事情並不這麼簡單,應該從國際國內的大環境中來看這次謀刺行為。薩達特上臺以後,一改以前埃及親蘇的政策,對前蘇聯的許多蠻橫行為態度強硬,絕不妥協,因此與前蘇聯的關系鬧得很僵,顯示瞭他的鐵腕作風。1976年,面對前蘇聯的要挾與耍弄,憤怒的薩達特廢除瞭同前蘇聯的友好協議,並取消瞭曾給予前蘇聯海軍在埃及港的一切便利,責令前蘇聯開走在埃及境內的5艘軍艦。當前蘇聯要求他償還軍火債時,他又以經濟困難為理由,援引前蘇聯的慣例,拒絕在10年內償還債務,並要求前蘇聯船隻再通過蘇伊士運河必須支付過境費。
與此同時,他主動改變同西方國傢的外交格局,頻繁出訪西方國傢,達成瞭一系列友好合作協議。還作出一項重大的宣佈:他,一個最大的阿拉伯國傢的元首將訪問以色列,這在當時是十分驚人的。一石激起千層浪,美國支持他的出訪,前蘇聯則感到非常惱火,第三世界普遍贊同,整個阿拉伯世界就像開瞭鍋的水,沸沸揚揚,有的國傢強烈反對,也有的國傢公開支持。在埃及國內意見也不一致,外交部長甚至以辭職來表示對這一行為的反對。但是薩達特克服瞭重重困難,勇敢地親赴耶路撒冷,和以色列首腦進行瞭直接會談,打破瞭中東和平進程的僵局。
薩達特訪問以色列,尤其是簽署《戴維營協議》和《埃以和約》,並不僅僅給埃及帶來瞭和平與經濟的發展,還導致瞭多數阿拉伯國傢對埃及的經濟、政治制裁,近20個國傢同埃及斷絕瞭外交關系。一些阿拉伯國傢的領導人和報刊公開譴責薩達特“背叛瞭阿拉伯國傢的利益”,犯瞭“現代史上無人所犯的歷史罪行”。國內的一些狂熱的宗教分子更是將薩達特作為重要的攻擊目標,伊斯蘭教中的極端分子也宣佈薩達特是“背叛伊斯蘭教義的異教徒”,明確表示要推翻薩達特總統。當時的前蘇聯大使也暗地支持一些反對勢力。暗殺事件實際上是這些政治因素和矛盾激化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