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3:28:20
法蘭克王國是公元5世紀末到10世紀末由法蘭克人在西歐建立的封建王國,在羅馬帝國 逐漸衰落的時候,法蘭克人正逐步崛起。
他們原來居住在萊茵河下遊地區,屬於日耳曼人的 —支。486年,一位叫克洛維的人率領軍隊把西羅馬人趕出瞭高盧地區,以巴黎為首都,建 立瞭墨洛溫王朝。8世紀前期,管理宮廷事務的權臣査理馬特逐步掌握瞭王國的實權。751年 ,馬特之子“矮子丕平”廢掉墨洛溫王朝國王,自立為帝,建立瞭加洛林王朝,但新王朝最 強大的局面卻是由丕平的兒子——査理大帝開創的。
査理生活的年代正是西歐封建化過程急劇進行的時候,査理所實行的政策措施客觀上加 速瞭這一進程,得到新興封建地主階層的擁護。査理是位好戰的國王,為瞭建立一個強大的 國傢,他長年累月率軍四處征戰,使法蘭克王國的版圖不斷擴張。經過五十多次戰爭,査理 使法蘭克王國成為控制西歐大部分地區的大帝國:西臨大西洋,東到多瑙河,北達北海,南 至意大利中部,差不多囊括瞭昔日西羅馬帝國的全部國土。
795年,羅馬教皇阿德一世逝世,査理支持利奧三世當選為新的教皇,利奧三世為瞭答謝査理,在羅馬為他大唱贊歌,從而引起瞭羅馬貴族的不滿。反對者沖進教皇宮邸,逮捕瞭 利奧三世,準備將他送進修道院受刑,揚言要刺瞎他的雙眼,割掉他的舌頭。利奧首先向拜占庭國王求救,卻遭到瞭無情的拒絕。想法逃出監獄後他又向査理求援,査理親自帶兵護送利奧三世回羅馬,用武力平息瞭這場糾紛。利奧三世對査理感激涕零,不惜抓住一切機會報 答他。800年的聖誕節,羅馬教皇利奧三世給査理加冕為“羅馬人皇帝”,史稱査理大帝。
關於査理加晃稱帝的問題,歷史上存在著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査理根本無意被加冕 ,那隻是教皇一廂情願的報恩行為。在《査理大帝傳》中詳細記述瞭加冕的全過程:800年 12月25日,教皇召集瞭附近地區所有願意參加彌撒的人們來到聖彼得大教堂,當晚一切顯得 格外隆重,教堂內燈火通明,音樂悠揚地回蕩著。彌撒儀式開始瞭,査理望著基督像,全心地沉浸在儀式的莊嚴之中。突然,教皇利奧三世大踏步地走到査理面前,將一頂西羅馬皇帝 的皇冠戴到他頭上,並高聲宣佈:“上帝為査理加冕,這位偉大的帶來和平的羅馬皇帝,萬壽無疆,永遠勝利! ”參加儀式的教徒也齊聲高呼“上帝以西羅馬皇帝的金冠授予査理,査理就是偉大、和平的羅馬皇帝和羅馬教皇的保護人!”
教皇利奧三世本想用這樣的方式給査理一個意外的驚喜,但他的做法並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反而使査理感到突然和無所適從。査理覺得,“皇帝”這樣的稱號太令人反感瞭,自己並不需要被授予這些所謂的榮譽。他更擔憂這個加冕背後的無窮隱患:拜占庭的羅馬人對於他的皇帝稱號肯定會萬分仇恨,這甚至會對法蘭克王國產生不可估量的後果。査理事後後 悔地說:“如果知道教皇的策謀,就不會在那天去教堂,盡管那是一個偉大的節日。”
這是愛因哈德在自己的書中記錄的情況,依此看,査理大帝是不願意被加冕稱帝的。很多學者采取這一說法,是因為愛因哈德從20歲起便被査理聘請到宮中掌管秘書,參與機要 ,—生中大部分時間都跟隨在査理左右,深得査理的寵信,他的記載應該是比較可信的。
如果說愛因哈德說的是真的,査理不願意稱帝,除瞭顧忌拜占庭的羅馬人的仇恨,還會不會有別的原因?普遍認為他忌諱的是教皇利奧三世。教皇主動給他加冕表面上看來是報恩 ,但同時也會趁機奪回一些權力。査理雖然是個純粹的基督徒,但他也並不希望教會幹預政權,為此,他曾刻意保持瞭 “法蘭克及倫巴德國傢”的稱號,當立他的兒子為王時,査理親 自主持瞭這一神聖儀式。
現代許多西方史學傢對査理不願意加冕稱帝的說法表示懷疑,他們認為當時的査理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完全能夠控制當時的局勢。如果他不願意,教皇利奧三世決不敢做出冒犯他的事情。
事實上,不管査理是否願意羅馬教皇為他加冕,他在實質上已經成為古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人和基督教世界的保護者,這次加冕是中世紀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影響極其深遠,奠定 瞭教廷和王廷對西歐進行雙重統治的政治思想基礎,開創瞭中世紀教皇為皇帝加冕的先例。 它象征著皇帝的權力來自於上帝;受之於教皇,暗含著教皇權力依然高於皇帝的意思,為日後的教權與王權之爭埋下瞭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