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3:34:37
他一生歷經9戰,三次斬將8勝1平未嘗敗績,堪稱大魏北疆第一將。 劉備稱他: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 如果僅閱讀《三國演義》而不讀《三國志》的話,那麼田豫其人,或恐籍籍無名。小說中提到田豫的,似乎隻有一處,就是曹睿主政時期陸遜襲取襄陽那一次,也就打個字幕而已,連跑龍套都算不上。滾滾長江東逝水,田豫真的無足輕重到被浪花完全淘盡的地步?絕不是;是非成敗轉頭空,田豫在三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亦絕非“笑談”二字可以應付。 一起看看田豫一生在九大戰績
1、東州之戰(勝) 公孫瓚使豫守東州令,瓚將王門叛瓚,為袁紹將萬馀人來攻。眾懼欲降。豫登城謂門曰:“卿為公孫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還作賊,乃知卿亂人耳。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門慚而退。——《三國志·魏書·田豫傳》 小評:田豫此舉不下荀彧勸退郭援,此後田豫十分擅長運用心理戰。瞭解敵人心理,對對手展開離間之計,此戰應該是個開始。
2、代郡之戰(勝) 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為相。軍次易北,虜伏騎擊之,軍人擾亂,莫知所為。豫因地形,回車結圜陳,弓弩持滿於內,疑兵塞其隙。胡不能進,散去。追擊,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三國志·魏書·田豫傳》 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數千騎卒至。時兵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騎數百匹。用田豫計,固守要隙,虜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戰,射胡騎,應弦而倒者前後相屬。戰過半日,彰鎧中數箭,意氣益厲,乘勝逐北。至於桑幹,去代二百餘裡,長史諸將皆以為新涉遠,士馬疲頓,又受節度,不得過代,不可深進違令輕敵。
彰曰:“率師而行,唯利所在,何節度乎?胡走未遠,追之必破。從令縱敵,非良將也。”遂上馬,令軍中:“後出者斬。”一日一夜與虜相及,擊,大破之,斬首獲生以千數。——《三國志·魏書·曹彰傳》 後代郡烏丸反,比能復助為寇害,太祖以鄢陵侯彰為驍騎將軍,北征,大破之,比能走出塞。——《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 小評:曹彰,田豫,一勇一謀,珠聯璧合,大破烏桓鮮卑聯軍,穩固曹魏北疆,此後烏桓再也掀不起風浪。
3、北方大戰(勝) 文帝初,北狄強盛,侵擾邊塞,乃使豫持節護烏丸校尉,牽招、解俊並護鮮卑。自高柳以東,濊貊以西,鮮卑數十部,比能、彌加、素利割地統禦,各有分界;乃共要誓,皆不得以馬與中國市。豫以戎狄為一,非中國之利,乃先構離之,使自為讎敵,互相攻伐。素利違盟,出馬千匹與官,為比能所攻,求救於豫。豫恐遂相兼並,為害滋深,宜救善討惡,示信眾狄。單將銳卒,深入虜庭,胡人眾多,鈔軍前後,斷截歸路。豫乃進軍,去虜十馀裡結屯營,多聚牛馬糞然之,從他道引去。
胡見煙火不絕,以為尚在,去,行數十裡乃知之。追豫到馬城,圍之十重,豫密嚴,使司馬建旌旗,鳴鼓吹,將步騎從南門出,胡人皆屬目往赴之。豫將精銳自北門出,鼓噪而起,兩頭俱發,出虜不意,虜眾散亂,皆棄弓馬步走,追討二十馀裡,僵屍蔽地。——《三國志·魏書·田豫傳》 小評:此戰大約是曹魏與北方異族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在此戰中,田豫成功運用燃火撤兵(頗似演義中諸葛亮增灶退兵之法)成功撤回馬城。在馬城,軍隊從南北倆門齊出,合擊敵軍,不僅沖散鮮卑包圍圈,還追擊二十餘裡,殺得屍橫遍野。田豫巧用計策,終以少勝多。
4、斬骨進(勝) 烏丸王骨進桀黠不恭,豫因出塞案行,單將麾下百馀騎入進部。進逆拜,遂使左右斬進,顯其罪惡以令眾。眾皆怖懾不敢動,便以進弟代進。自是胡人破膽,威震沙漠。——《三國志·魏書·田豫傳》 小評:大智大勇,直入敵營斬殺敵酋,堪比傅介子斬樓蘭王,班超斬匈奴使者。
5、和解(勝) 比能與東部鮮卑大人素利及步度根三部爭鬥,更相攻擊。田豫和合,使不得相侵。——《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
6、破瑣奴之戰(勝) 比能復擊素利,豫帥輕騎徑進掎其後。比能使別小帥瑣奴拒豫,豫進討,破走之,由是懷貳。——《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
7、馬城之圍(平) 豫遣譯夏舍詣比能女婿鬱築鞬部舍為鞬所殺。其秋,豫將西部鮮卑蒲頭、泄歸泥出塞討鬱築鞬,大破之。還至馬城,比能自將三萬騎圍豫七日。——《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 太和二年,護烏丸校尉田豫出塞,為軻比能所圍於故馬邑城,移招求救。招即整勒兵馬,欲赴救豫。並州以常憲禁招,招以為節將見圍,不可拘於吏議,自表輒行。又並馳佈羽檄,稱陳形勢,雲當西北掩取虜傢,然後東行,會誅虜身。檄到,豫軍踴躍。又遺一通於虜蹊要,虜即恐怖,種類離散。軍到故平城,便皆潰走。——《三國志·魏書·牽招傳》 小評:雖大破鬱築鞬,但卻讓柯比能圍城七天,可能是田豫輕敵瞭。要不是牽招冒著違吏議的風險趕來,田豫就懸瞭,因此算個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