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3:59:02
原創作者投稿,禁止轉載。原標題:東漢滅亡的禍根,竟然是漢靈帝不立太子?
漢靈帝是東漢有名的極品昏君、淫君,他本人隻活瞭34歲,他有兩個皇子,直到臨死前,他都沒有立太子,這直接導致瞭東漢後宮兩派的血腥屠殺,也讓董卓進京有機可乘,最終導致瞭東漢滅亡。
漢靈帝的兩個兒子,一個叫劉辯,是何皇後所生,一個叫劉協(後來的漢獻帝),是王美人所生。
從法理上講,劉辯當太子的希望最大,他是皇長子,是嫡子,由於何皇後曾經毒殺瞭漢靈帝最喜歡的王美人,因此漢靈帝很討厭何皇後,最後連帶著也討厭起劉辯,認為他形象氣質都不像自己,所以遲遲不讓他當太子。
因為劉協是王美人所生,所以漢靈帝比較喜歡劉協,但劉協不是嫡長子,按規矩不應該立為太子的,更重要的是劉協和哥哥劉辯相比,人脈差遠瞭,劉辯的母親是皇後,何皇後的哥哥何進是大將軍,而且朝廷裡的多數大臣都是支持何皇後與劉辯的。
而支持劉協的人還是有的——董太後。董太後私下裡也多次勸靈帝立劉協為太子。
漢靈帝明白,劉協就一個後宮的董太後支持,群眾基礎還是不牢固,滿如果此時強行立劉協,阻力會非常大,今後難保不發生不測事件。
所以,漢靈帝內心很矛盾,該立的人吧,他不喜歡,他喜歡的人,立為太子,反對的聲音會很大。
許多大臣不住地上表請求皇帝早日冊立太子,以穩定人心。
但漢靈帝的態度很曖昧:兩位皇子都還小,慢慢看。
其實如果漢靈帝不死那麼早,他傳位給劉協的可能性很大
漢靈帝明白,在沒有培養起劉協的一班人之前,是絕對不可以輕舉妄動的。
該立的不想立,想立的立不瞭,也隻有一個辦法——拖,這為東漢的滅亡買下瞭禍根。
184年黃巾軍暴動後,大將軍何進開始掌握兵權,為瞭削弱對方,漢靈帝自己另外組織一支新軍,與牽制對方。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八月,漢靈帝的新軍——西園新軍正式成立,而他最信任的宦官蹇碩擔任瞭上軍校尉,成為新軍的總指揮。
其實他的權力不隻是管新軍,其它的部隊他一樣可以管,皇帝還特意規定,大將軍何進都得受他節制!
說白瞭,這種人事安排,就是為瞭讓劉協的支持者實際掌握國傢權力!
一邊分大將軍的軍權,一邊培養少壯派軍官成為劉協的人馬,一步一步慢慢來,等你成光桿司令瞭,事情也就辦得差不多瞭,然後順勢宣佈劉協為太子,你何進沒瞭兵權,有什麼辦法?
這才是漢靈帝同志的良苦用心。
照此下去,東漢的太子最終會是劉協。
可人不算不如天算,不久國傢就出事瞭,189年漢靈帝駕崩瞭,享年34歲。
此時的情況很微妙,國傢一直還沒有儲君。劉協9歲,劉辯14歲,誰當皇帝,那就看誰的拳頭硬瞭。
漢靈帝一死,後宮就打起來瞭,何進與何皇後在朝廷苦心經營多年,畢竟根深葉茂,實力非凡,他們迅速立劉辯為帝,然後將蹇碩繩之以法,順帶還收編瞭他的軍隊。
宮廷鬥爭的序幕一旦拉開,就無法收場。
189年五月,何進以又以反貪為名,聯合諸位在傢的領導(三公),彈劾董太後與宦官勾結,貪污腐化,把董太後遣散回原籍(河間)。
此後,何進與宮廷的宦官反目,他聽從袁紹建議給西涼太守董卓寫信,要他帶兵進京誅殺宦官,誰知消息走漏,張讓等宦官先下手為強,殺瞭何進,袁紹等人不甘示弱,帶兵把宮廷的宦官誅殺殆盡。
隨後野心勃勃的董卓帶兵進京,此時東漢朝廷經過數輪血腥內鬥,已經是滿目瘡痍,於是董卓趁機發動政變,廢掉劉辯,殺瞭何太後,輕松竊取國傢大權,東漢,由此走向瞭萬劫不復的深淵……
此篇文章是中國合作作者原稿,未經中國的明確授權和許可,任何新聞媒體不得對該文章非法予以復制、轉載、鏈接和傳播,中國歷史網將依法追究違者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