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4:01:50
打開中國古代歷史,隻看到權謀與血腥,普通百姓和許多政治小人物的悲哀和巨大痛苦,被隱沒在枯燥簡單的數字之後,要找一個兼具仁義、道德的英雄是極其難得的,劉裕雖不是完人,比起很多昏君來說,他已經很優秀瞭。劉裕起自行伍,一個草根靠著自己的實力,打拼到帝王之位,天道酬勤,這是劉裕應得的,也是有志者勝利的果實。
宋高祖武皇帝劉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輿,小名寄奴,生於興寧元年三月。京口(今江蘇鎮江)人,其先祖舉傢隨東晉王室南渡遷居到京口(今江蘇鎮江市),劉裕便出生在如今的鎮江。據《宋書:武帝本紀》記載,劉裕是漢高祖劉邦弟弟楚元王劉交的第二十一世孫。他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傢和政治傢,南朝宋武帝奠定瞭南朝政治的雛形,使得中原暫時告別瞭動蕩的割據的局面,為元嘉之治打下瞭堅實的基礎。而劉裕執政期間,多有政績,被明朝的大思想傢李贄譽為“定亂代興之君”。
劉裕的出身隻是低微的寒門,這個剛出生便死瞭娘,又被爹拋棄的孩子便被寄養到瞭一位少婦傢。也因此這個孩子得到一個小名:寄奴。他後來的大名,是劉裕。按《宋書·劉懷肅傳》的說法,這位少婦是劉裕的從母。從母,是母親的姐妹,也就是姨媽的意思。劉傢“先前也闊過”。按《宋書》的記載,他是漢室宗親,楚元王劉交之後。劉裕的祖父外祖父都是太守,父親還是個小吏,按理說應該傢境不錯,但是他們的職官都是掛名的無實權,僑置太守,虛有其名而已。後因他的父親劉翹早逝,傢境更為貧苦,幼年竟淪落到靠賣草鞋為生。
少時,劉裕傢貧,以種地、砍柴維持生計,但他性格強悍、堅韌,喜冒險。少年劉裕跟所有青春期的孩子一樣,叛逆張揚,整天遊手好閑,也不愛讀書,略識幾個文字,怎麼看都是鄉下的熊孩子,無半分帝王之相,但還算孝順靠,賣履的微薄收入補貼傢用。東晉孝武帝時,劉裕投身行伍,開始瞭戎馬生涯。劉裕是個挺好賭的人,不管輸贏都要去湊一番熱鬧,而投身戎馬可能是他這輩子下的最大的一次註。
機會很快就降臨到劉裕的頭上,年少不諳世事的劉裕,初為北府舊將孫無終的司馬,但是卻沒有什麼出色的地方。直到安帝隆安三年(399)十一月,孫恩從會稽(今浙江紹興)起兵反晉,東南八郡紛起響應,朝野震驚,劉裕在這場戰役中吹響瞭號角。在征伐孫恩的戰爭中,劉裕的出現驚呆瞭所有人。一名大漢手持長刀,如下山猛虎般撲向敵人,在他的前面,幾千人如同受驚的羊群,正在四散奔逃,以一破千。這個創造奇跡的傢夥就是劉裕,這一戰之後,他再也不是京口那個賣鞋子的小販,而成為瞭一名小軍官。三十六歲的劉裕終於出頭瞭,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開啟瞭他不一樣的人生。
要不是隆安三年孫恩、盧循等二十七人在會稽起兵反抗晉朝,要不是劉牢之請劉裕為參府軍事。恐怕劉裕還隻是軍中一個小小的官吏,一生平淡無奇,但是歷史有時候就是很神奇,他選中瞭劉裕去完成使命,劉裕也就應時而生。因為其為人機智有謀,勇敢善戰,多次克敵致勝,屢立戰功。因功升建武將軍、下邳太守、彭城內史。劉裕從此起傢,成為東晉北府軍隊的一員虎將。劉裕元興三年(404年)二月初一,劉裕在傢鄉京口起兵討伐篡晉的楚帝桓玄。405年,擊敗桓玄,晉安帝司馬德宗復位,任劉為侍中、車騎將軍、中外諸軍事、徐青二州刺史、兗州刺史、錄尚書事。劉裕從此控制瞭東晉朝政,權傾天下。
劉裕執政晉室後,於409年率軍滅掉廣固(今山東省益都縣)的南燕政權,又回師擊敗盧循。元興九年(412年),又西攻盤據四川的譙縱,收服巴蜀。元興十二年(415年),後秦姚興病逝,姚泓繼位,兄弟相殘,關中大亂。元興十六年(417年)攻克長安,滅後秦,受封為宋王,受九錫。元熙二年(420年),劉裕迫司馬德文禪讓,即皇帝位,國號宋,改元永初。東晉滅亡,中國開始進入南北朝時期。
他的一生征戰無數,使他聲威大振的是他掌權後的兩次北伐,自平定桓玄之亂後,從義熙五年(公元409年)開始,帶兵征討,進行瞭消滅割據勢力的統一戰爭。一次是滅南燕,第二次是滅後秦,兩次北伐均已劉裕的勝利而終。宋代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寫出劉裕北伐時的氣勢的句子: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回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復失地的時候是何等威。至此, 自桓玄作亂以來,南方各大割據勢力,全部滅亡,南方歸為一統。東晉境內,全由劉裕勢力統治瞭。東晉王朝早已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