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4:22:38
原創作者投稿,禁止轉載。原標題:傳國玉璽之謎
秦朝皇帝用的印叫璽,臣民所用隻能稱為印。東漢情況要寬一點,皇帝的、皇後的、藩王的印都可以叫璽。由於皇帝的印信都是用玉做成的,又叫玉璽。傳國玉璽是秦始皇命人用藍田玉(一說珍貴的和氏璧)打造而成,上面刻有丞相李斯的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表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
可別小看這枚印章,它可是皇帝的身份證,就成為歷朝歷代的第一號國寶,是權力和威儀的象征,即使改朝換代,皇帝擁有它,你就是受命於天,統治臣民的正統君王,如果沒有它,你這個皇帝就是自封的,說話底氣都不足。
秦始皇用和氏璧造至高無上的玉璽,本來希望這個皇權的象征能夠世世代代在嬴姓子孫手中傳下去,永保江山,沒想到秦朝出瞭個奸臣趙高,在他的亂搞之下秦朝的國運在秦二世手裡完蛋瞭。
朝代完瞭,幸好玉璽還在。
公元前206年,秦國滅亡後,傳國玉璽又換瞭新的主人,秦王子嬰那把秦玉璽交給劉邦,象征著一個舊時代的正式終結,和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劉邦稱帝後,傳國玉璽成為漢朝的國印,並將其珍藏在長樂宮。劉邦希望從他起,大漢的江山連同傳國玉璽一起一代一代傳瞭下去,傳國玉璽的名稱也變成“漢傳國璽”。
傳國玉璽第一摔
西漢末,外戚王莽篡權,他也想得到傳國玉璽,不然自己就是白板皇帝啊,於是派弟弟安陽侯王舜向老太後王政君索,這老太後立場還是蠻堅定的,眼看自己的親戚居然要篡漢傢的江山,氣不打一處來,她一邊痛哭一邊把玉璽擲到地上,玉璽摔掉瞭一角。
玉璽到手瞭,王莽搞瞭一個玉鑲金,在玉璽邊上補瞭一塊黃金。雖然外形上不那麼美觀,但其在人們心目中的價值卻絲毫沒有減退,不管野心傢也好,政治傢也罷,要想當皇帝,都必須擁有這件寶貝。
後來王莽當瞭16年的皇帝也垮臺瞭,臨死前,他還不忘把傳國玉璽放在自己身上,大概是想傳國玉璽帶入天堂吧,亂軍攻入長安,搶到傳國玉璽後將其獻給瞭綠林起義軍擁立的更始帝劉玄。
此後大漢的江山更加亂瞭,傳國玉璽並沒有給劉玄帶來好運,公元25年他最終被另外的農民暴動隊伍後赤眉軍所殺,傳國玉璽因此也換瞭新的主人——小皇帝劉盆子。
東漢鎮國之寶
擁有傳國玉璽的劉盆和劉玄一樣,時運不濟,眼看劉秀起兵殺來,劉盆子隻得投降東漢王朝,傳國玉璽從此成為東漢的鎮國之寶。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靈帝熹平六年,袁紹入宮誅殺宦官,段珪裹挾少帝出逃,玉璽神秘失蹤瞭。
後來董卓進京,發動政變,廢掉少帝,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此後群雄逐鹿中原,孫堅率軍攻入雒陽。某日辰時,孫堅從投井自盡之宮女重新找到傳國玉璽。孫堅把它藏在妻吳氏哪裡。後袁術不知怎麼得到傳國玉璽的消息,綁架吳氏,把傳國玉璽據為己有。
袁術死,荊州刺史徐璆攜璽至許昌,此時許昌是東漢的臨時首都,漢獻帝被漢獻帝被曹操把漢獻帝截過來,讓他在那裡辦公。傳國玉璽雖然再次回到東漢皇室懷抱,但它的主人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主宰,何況是象征皇權的傳國玉璽。
曹操曾經把自己的三個女兒送入宮中,其中曹節還當瞭漢獻帝的皇後,因此從關系上說,曹操是劉協的老丈人,曹丕是劉協的大舅子,漢朝的江山曹操不要,大舅子還是要的。
公元220年,曹丕逼漢朝末代皇帝劉協“禪位”給自己,建立瞭曹魏帝國。傳國玉璽隨即落入曹丕的口袋,為瞭掩蓋自己篡奪漢室的行徑,曹丕充分發揚當今小商小販貼牛皮癬的頑強精神派人在傳國玉璽的肩部刻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 真是狗尾續貂,欲蓋彌彰啊。
呵,在上面亂寫亂畫,也不怕城管罰你!
公元265年,司馬炎學習曹丕好榜樣,要曹奐禪讓帝位,自己建立晉朝,稱晉武帝,自然而然傳國璽又落入司馬傢族的口袋。
傳國玉璽贗品盛行
此後傳國玉璽隨著朝代幾經更迭,先後進入更加混亂時期的五胡十六國,以及南北朝時期,由於傳國玉璽隻有一個,為瞭顯示自己才是正統王朝,於是很多豪強梟雄自己私刻公章。比如東晉朝廷南逃後,就自刻瞭一個玉璽;此外還有西燕慕容永刻的玉璽、姚秦的玉璽等等,直到開皇九年(589年),隋文帝一統華夏,傳國璽遂入隋宮,而那些私刻的公章也被沒收銷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