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傢將中哪個英雄厲害?百姓中的真正英雄

2016-08-13 14:23:11

  《楊傢將》是由宋朝時期的楊傢軍事傢族而改編的。這個傢族在我國軍事領域上造就不少英人物。他們喋血少沙場、舍身報國的感人事跡給世人留下不少印象。那麼楊傢將中哪些人物在老百姓中是真正的英雄?下面就跟隨中國小編一起去瞭解下吧。  

  大郎二郎三郎,歷史的分水嶺

  大郎二郎三郎在金沙灘慘死,大郎還射死瞭天慶梁王。十足正面英雄好漢,為瞭保傢衛國而捐軀犧牲。七郎八虎也就這三個人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不管在哪個年代他們都是不用質疑的英雄。楊傢將一半的忠義之名,就是這三個哥哥掙來的。你看他們出場不多,但是為後面書打下瞭基礎。 而且三個哥哥也是在中國各類演繹中,第一次為瞭忠君而死的兄弟三人。他們之前的像《隋唐演義》《薛剛反唐》說的也都是良臣擇主而事,到瞭宋朝楊傢將,加強瞭忠君愛國的語調。所以之後六郎受瞭多少欺負,也隻得忍著。因為社會輿論已經開始往忠君愛國這邊傾斜瞭。他已經沒得選擇瞭。

  四郎八郎,人生的矛盾

  四郎和八郎,被遼軍俘虜,後來被收為駙馬。歷來對四郎八郎投降遼國的爭議最大,有人說是促進瞭民族融合,有人說是貪生怕死,投敵叛國。一般人說一門忠烈,必是一傢子鐵骨錚錚,寧死不屈的樣子。可是作為楊傢這樣一個忠義世傢。竟然出瞭兩個兒子投降瞭,還在遼國當瞭駙馬,享瞭清福。後來最多也就是盜瞭個鳳發,在沒有其他事情。一般人誰也不會這麼寫,你這不是拖瞭楊傢後腿嗎?換做明清兩代,楊傢不知道有幾個九族好滅的。後來明白瞭些事情。就覺得書中這樣的安排和寫法正是對人性和社會深層次的探討,一個國傢是否能容忍四郎八郎這樣的人存在就代表瞭這個社會思想和人情的開化程度。看四郎探母之後,楊傢並未受到什麼損失。可見當時對於投降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就四郎八郎來說,在生死面前,究竟是名節重要還是生命重要?到底人性的尊嚴和生存的壓力哪個更重?

  我想他倆投降初期,肯定沒想到自己會娶到公主。投降也隻是為瞭保住性命。結果不言而喻。讀者要說,那楊業撞死李陵碑。英雄是有的,但是大多數人在能選擇的情況下,都會選擇活下去。沒人會想死。所以四郎八郎代表瞭人在生死壓力下最終選擇。他兩人最終也沒有一個官方的結局。可見他倆人的出現就是讓後人討論的,見仁見智。

  楊五郎,出傢為哪般

  楊五郎出傢五臺山,當時是在金沙灘被形勢所逼,可是為什麼後來沒有還俗呢?他出傢之前並不知道楊業和七郎已死,忽然出傢顯得太過突兀,他完全可以找個地方躲一躲。恐怕這裡面還有一些心灰意冷在裡面。五郎在我的印象中應該是比較有慧根的一個人,脾氣也很大。就像魯智深一樣,連出傢的地方都一樣。他打瞭敗仗,就直接出傢瞭。什麼國傢,爹爹媽媽,老婆孩子都拋之腦後瞭。事後也沒有想要翻盤報仇的念頭,老老實實呆在五臺山上,直到六郎請他幫忙。你說他一心向佛瞭不願殺戮瞭嗎,他還創出瞭殺傷力很大的五郎八卦棍。總結至此一句話,楊五郎厭戰,也就是反對戰爭。想想北宋初期剛經歷瞭唐末五代之亂,天底下多少壯男都被打光瞭。老百姓顛沛流離自不用說,大傢都想過太平日子。但是外族入侵,總不能不打,因為如果被滅國,大傢都不會有好日子過。所以大傢一邊討厭戰爭,一邊又要支持戰爭。所以五郎在五臺山出傢也沒閑著,練五郎八卦棍,教僧兵,提高自身素質和戰鬥力。待楊六郎求助,二話不說馬上就下山幫忙。五郎是七郎八虎中活得時間最長的一個,想必這也代表瞭老百姓對平穩安逸的希望和肯定。

  楊七郎,個人英雄主義

  楊七郎,是典型的個人英雄主義。在七郎以前,有很多武力超群的英雄,他們本是就是極大閃光點,不用人幫忙,不用別人指點,像項羽、關羽、張飛,他們每個都能獨擋一面,而我們的七郎,也是七郎八虎裡戰鬥力最強的一個瞭,但是他卻沒有死於戰場,而是被潘仁美害死瞭。換言之,是被我們自己人給害死的。死的何其慘烈。一百單八隻箭射死,七十二隻穿胸膛。為什麼書裡會對這樣一個少年英雄痛下狠手?還偏偏是死在自己人之手。難道是要跟我們表明,比戰爭更殘酷狠毒的是人心?不盡然,我認為七郎的經歷正好詮釋瞭老子那句‘強梁者不得其死’一個人如果太過剛強果敢,那他也活不瞭太久。像之前我提的幾位,也都未得善終。七郎殺幽州時,沒有和哥哥們一起,而是一個人跑到瞭幽州,力殺四門。這是要多大的膽子才能做出來?在名震敵軍的情況下,也為自己的死亡埋下瞭伏筆。一個人如果脫離世俗環境,一味地拼闖。無疑,世俗環境也是容不下他的。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如果沒有這三個幫,別說好漢當不成,就連活下去也不容易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