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大事跡:晉朝都發生瞭哪些著名的戰役和事件

2016-08-13 14:24:41

  晉朝是我國歷史上鮮有的統治長期處於動蕩狀態下的朝代。隻有一百多年統治歷史的晉朝可以說是非常的熱鬧,常年戰爭不斷,大大小小的事件接連不斷的發生,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們恐怕想不長見識都很難。那麼,晉朝究竟都發生瞭哪些著名的戰役和事件呢?讓我們一起去長長見識吧。 

  晉朝發生的著名戰役

  淝水之戰

  苻堅稱帝後重用漢人王猛,國力大增,於公元373年攻占瞭東晉的梁(今陜西漢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北並吞鮮卑拓跋氏之代國,西方兼並前涼,遠征西域,一統北方,建立瞭前秦王朝。公元383年,苻堅沒有聽取王猛臨死前的諫言,發兵攻打東晉。於是,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瞭東晉,國傢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瞭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瞭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祖逖北伐之戰

  祖逖是范陽人,少有大志,”八王之亂”爆發後,西晉內亂,很快就被匈奴滅國。晉朝王室被迫退至江蘇一帶,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建立瞭東晉。祖逖上請揮師北伐,司馬睿沒有完全支持,隻是給瞭他一些糧草作為行軍補給。祖逖兵力很少,又遠在淮水,北伐進展緩慢,無力救援。而早在祖逖北伐之前,石勒一度進逼江北,準備渡江,隻是遇到連月的陰雨,才沒有渡江。祖逖在幾乎沒有東晉政府的支援下,以自己的才幹,逐漸收復失地,不僅保障瞭江淮,而且收復瞭黃河以南的大片地區,造成瞭進逼河北的態勢。

  陶侃平定蘇峻之亂

  陶侃出身貧寒,但經過一番努力後走上瞭為官之路,但其仕途坎坷,因被陷害而貶到廣州當刺史,後被迎回。咸和三年(328年),蘇峻之亂爆發,建康被叛軍所占領,此時,平南將軍溫嶠邀請陶侃出兵一同勤王。五月,陶侃與溫嶠、庾亮等人齊會在石頭城下。諸軍就要展開決戰,陶侃認為賊兵強盛,不可硬攻,當等待時機以智而破之。陶侃聽從瞭殷羨的建議,進攻石頭城,蘇峻果然如他們所料,丟下大業來支援石頭城。諸路義軍和蘇峻交戰,陶侃的督護竟陵太守李陽的部將彭世在陣上斬殺蘇峻,叛軍大亂。蘇峻之弟蘇逸收聚殘兵,陶侃與諸軍在石頭城擊斬蘇逸。

晉朝發生的著名事件

  賈後亂政

  290年晉武帝去世,晉惠帝繼位,外戚楊駿托孤輔政 ,出汝南王鎮守許昌。野心勃勃的皇後賈南風幹政。當時楊駿執政,與賈後對立,楊駿為瞭鞏固自身勢力,任命其親信掌管禁軍,此舉使宗室諸王與某些大臣不滿。291年賈後藉由楚王司馬瑋除去楊駿及其勢力 ,任命汝南王亮與衛瓘掌政。不久賈後利用楚王瑋與汝南王亮不合去除汝南王亮及衛瓘,再以偽詔殺楚王瑋,任命張華、裴頠及賈模等人掌政。自此,賈後掌握瞭政權。

  八王之亂

  301年,趙王司馬倫自立為帝,改元建始,惠帝退位為太上皇。三月,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三王聯合常山王司馬乂(後封長沙王)伐趙王倫。五月去除趙王倫及其黨羽,惠帝復位,齊王冏專政,八王之亂爆發。此後,西晉皇帝多次被虜,都城洛陽也在八王爭位中反復易手。直至東海王越迎惠帝還洛陽,隨後成都王被害,晉惠帝病死,豫章王司馬熾繼位,是為晉懷帝,由東海王司馬越攝政,八王之亂才就此結束。

  五胡亂華

  晉朝時期,因為少數民族又受到當時士族統治者極端壓迫,內遷諸民族乘機舉兵紛紛尋求獨立謀生,造成五胡亂華。由於晉朝在中原解除武備,無力平定叛亂,加上嚴重的自然災害,嚴重動搖瞭統治基礎。晉室在八王之亂後面臨一場覆亡危機。

  311年晉懷帝與司馬越的矛盾爆發,密詔茍晞伐之,隨後司馬越病逝,王衍率軍歸葬封國。當他東行至苦縣(今河南鹿邑縣)時,遭石勒襲擊,晉軍精銳受屠盡亡,重臣降後被殺。此時洛陽空虛,被劉聰、王彌兵攻破,殺害官員百姓三萬馀人,擄走晉懷帝,史稱“永嘉之禍”。313年晉懷帝被殺,晉愍帝於長安繼立帝位,劉聰派劉曜持續攻打。316年晉愍帝投降,最後受辱被殺,至此西晉亡。而後,各族陸續在北方建立國傢,史稱“五胡十六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