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4:25:02
男人的大志理想,並不是所有都是靠自己完成,而身後有那麼一群兄弟為你拼命,力挺你走上人生巔峰。當然,人總會被利益誤導。那麼今天中國小編將和大傢說說,為何歷史上開國皇帝喜歡殺功臣?
韓信含冤被殺
公元前201年,劉邦陸續對他的主要功臣下手,第一個對付的功臣是楚王韓信,他利用雲夢事件奪瞭韓信的領地,將其軟禁在京。同年發生瞭匈奴入侵事件,劉邦懷疑韓王信叛國,韓王信走投無路,隻好投降匈奴。韓國是第二個被廢黜的異姓諸侯國。雲夢事件後一年,劉邦到瞭趙國,辱罵趙王張敖,次年發生瞭柏人事件,劉邦成功利用柏人事件廢黜瞭趙王張敖,把趙國給瞭兒子如意。趙國是第三個被廢黜的異姓諸侯國。到漢高祖十一年,呂後殺瞭軟禁在京的韓信,又勸說劉邦殺瞭梁王彭越,梁國是第四個被廢黜的異姓諸侯國。彭越的慘死激起瞭英佈的謀反,戰爭持續到漢高祖十二年,英佈戰敗被殺,九江國是第五個被廢黜的異姓諸侯國。
此外,一貫得到劉邦信任的相國蕭何也曾一度被打入大牢,和劉邦光屁股玩大的好朋友燕王盧綰也因為受到猜疑,被迫逃亡,此後異姓諸侯王隻剩下長沙王一傢。劉邦還一度打算殺樊噲,至此除瞭明智的張良假托求仙問道,退隱江湖而得以幸免,其他主要功臣幾乎無一能不受猜忌,劉邦對功臣的無端猜忌和無情屠殺,僅遜色於後世的明太祖皇帝朱元璋。
劉邦對功臣的無端猜忌和無情屠殺,與他的心理歷程有極大關聯。
其一:劉邦小時候就不得老爸歡心,野史相傳劉大媽在大澤中懷孕得劉邦,多少有點野合私生子的嫌疑。而劉邦長大以後,因為遊手好閑,又常被斥罵。很顯然,劉太公並不喜歡這個孩子。此種情形想來令劉邦記憶深刻,以至於直到若幹年以後,已經成為皇帝的劉邦在一次宴會上突然又想起此事,於是向老父發飚說:“老爹你以前一直罵小兒不長進,誇大哥如何如何出息,現在老爹看看小兒掙的這份傢業,比大哥如何啊?”
劉太公惶恐。
其二、亂世英雄中,劉邦並不具備過人的名望和實力。他不過是一個亭長,起兵之後也不過是遊擊在江蘇、安徽、河南交界處的一個小頭目而已,投奔項梁時,他更如同無傢可歸的流浪漢。劉邦得以重新崛起,完全是項梁的厚愛扶植。也就在此時,他認識瞭另一個年輕人——項羽。
項羽在巨鹿與秦軍主力血拼的時候,劉邦也得到獨當一面的機會,但戰績似乎不佳,連攻幾個城市都不成功,要知道主力都在巨鹿,對付劉邦的都是些地方部隊。
經張良獻計,劉邦成功的以寬大政策招降瞭一些秦軍,終於得以進入咸陽。對待出降的大秦君臣,同樣以寬厚待之。等到“約法三章”出爐,劉邦“寬厚長者”的高大形象便在秦地乃至全天下樹立起來,成為劉邦以後與項羽抗衡的一大法寶。
而在整個楚漢戰爭期間,劉邦在與項羽一對一對壘時,始終處於落後挨打的境地,甚至到垓下之戰前夕,劉邦還一度被項羽包圍在固陵。隻是因為韓信在戰略大迂回中擊破瞭項羽的一個又一個盟友,遊擊專傢彭越則在項羽大後方盡情表現。兩線作戰的項羽,疲於奔命,糧道斷絕,苦不堪言,劉邦這才不勝而勝。
心疑地位不保
因此,當上皇帝後,劉邦的心很虛。為什麼?因為他明白,是蕭何、韓信、張良這些人把他拱上瞭帝位。什麼赤帝子斬白帝子,什麼天生異相,禦用文人編的這些東西,可以騙人,卻騙不瞭自己,也騙不瞭那些知根知底的老相識、老部下。劉邦想,究竟你們這些功臣拿不拿我當回事?我這張龍椅怎麼才能坐安穩瞭,怎麼才能千秋萬代永遠流傳下去!
六年冬天功臣爭功事件、蕭何第一引起的爭議以及功臣在金殿上拔劍發酒瘋等一系列事件,讓漢高帝好煩惱,更覺得自己的虛弱。雖然叔孫通的禮儀培訓效果不錯,但在劉邦看來,這些隻是表面功夫。
劉邦需要證明自己,禦駕親征匈奴,就是一次嘗試。但可惜,嘗試的結果是被困白登山。從白登山上下來,劉邦才明白,原來自己和韓信、張良的差距這麼大。
登基為帝的時候,劉邦已經五十多歲,蕭何與他年紀差不多,張良、韓信、英佈等人則顯然年輕許多。劉邦擔心一旦自己百年之後,自己的兒子如何能駕馭得瞭這些強龍?因此劉邦決心痛下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