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4:25:10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寥寥幾句詩,卻寫盡瞭三國的功名成敗。三分天下轟轟烈烈,三分歸晉也勢不可擋。三國鼎立瞭幾十年後,終於盡數敗在瞭司馬一族的手中。這個結局似乎並不意外,但對於三國最後的一個皇帝卻讓很多人都深感疑惑。究竟,三國最後的皇帝是誰?為什麼他會成為三國最後的皇帝?
三國的勢力對比
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接受漢獻帝的禪位,自立為帝,改國號為“魏”,三國就此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稱帝,承襲漢室,國號為“蜀漢”。 建興元年(229),被曹丕封為吳王的孫權正式稱帝,建立孫氏政權國號吳,因其姓孫,故稱孫吳。由此,三國相持的局勢形成。三國雖各立為國,三分天下,但三國的實力差距還是非常懸殊的。通過 魏、蜀、吳三國人口比較:蜀國有28萬戶,94萬人;吳國有52萬戶,230萬人;魏國有103萬戶,443萬人。通過比較三國人口統計,得知三國中魏國人口最多,吳國其次,蜀國最少。而根據三國的軍事、政治和經濟等各方面也能得出,魏國是三國中實力最強的,吳國和蜀國加起來也拼不過魏國。在當時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三國的實力劃分是魏七,吳二,蜀一,可以說魏國最具備統一全國的條件。
三國最後一個 皇帝
魏、蜀、吳三國雖然三分天下,但三傢的統治都沒有持續太久。263年,魏國丞相司馬昭派兵進逼成都,蜀漢最後一位皇帝後主劉禪投降,蜀漢被魏所滅。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魏國最後一位皇帝魏元帝(曹奐),自立為帝,定都洛陽,建立晉朝,史稱西晉。司馬炎稱帝後,馬上著手準備對付吳國。264年,吳國最後一位皇帝孫皓繼位,他率兵與西晉征戰數年,公元280年孫皓戰敗投降,三國盡亡。
可見,三國最後一位皇帝應該是東吳的孫皓。孫皓字元宗,中國三國時代東吳的第四代君主。他是孫權被廢去皇太子地位的第三子孫和的長子,群臣鑒於蜀漢之亡,認為主少國危,想立一個較年長的君主,所以作為廢太子孫和的長子孫皓便被擁立繼位。孫皓是魏蜀吳三國最後一位皇帝中最有血性的,他不像劉禪和曹奐,毫無掙紮的上來就降,而是帶兵和西晉大幹瞭幾年,最終敵不過瞭再投降的。
孫皓成為最後一位皇帝的原因
按理說,三國中魏國是最強大的,可東吳的孫皓卻熬到瞭最後,成為三國最後一位皇帝。這其中的原因也不難解釋。
其一、孫皓的爺爺孫權比較聰明,雖然占山為王瞭好久,但他並沒有像劉備那樣傻傻的趕著稱帝,去堵魏國的槍口,而是在被封為吳王後與建興元年(229)稱帝。孫權稱帝後迅速去強占瞭蜀國的荊州,壯大自己,使得魏國在攻滅蜀國後忌於吳國的實力而內訌沒有全力攻打吳國。
其二、孫皓是一個不算太爛的皇帝。孫皓初立時,下令撫恤人民,又開倉振貧、減省宮女和放生宮內多餘的珍禽異獸,一時被譽為令主。雖然很快他便變得粗暴驕盈、暴虐治國,又好酒色,從而民心喪盡。但最起碼還是讓吳國有一段時間去發展經濟,加上有陸凱、陸抗這樣的賢臣輔佐,西晉攻打東吳時,大傢又全力抵抗,才使得東吳的氣數延長瞭些,孫皓由此成為三國的最後一個皇帝。
以上就是對三國最後一個皇帝的有關介紹,本內容源自中國(www.lishi.com)原創文章,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