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4:27:46
我國佛教文化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而佛教中的造就瞭很多高僧,這些高僧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尊敬和信仰,並不是他們武功厲害,而是他們不貪婪世間,不務奢華,高修行的佛教信仰使僧格不斷地升華、滋長。那麼下面中國小編將為大傢盤點中國古代十大高僧。
古代十大高僧NO.10六次東渡:鑒真
鑒真(公元688-763年),唐朝僧人,江蘇揚州江陽縣人,律宗南山宗傳人,日本佛教律宗開山祖師,著名醫學傢。日本人民稱鑒真為“天平之甍”,意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時代文化的屋脊(意為高峰)。
唐武後垂拱四年(688年),鑒真出生於揚州,俗姓淳於。702年,鑒真入揚州大雲寺為沙彌,706年,受菩薩戒,709年,隨道岸禪師入長安,在實際寺荊州弘景律師門下受具足戒,跟隨他學習南山律宗。
在長安期間,鑒真勤學好問,不拘泥於門派之見,廣覽群書,遍訪高僧,除佛經之外,在建築、繪畫,尤其是醫學方面,都具有瞭一定的造詣。715年,他回到揚州大明寺修行,733年成為當地佛教領袖、大明寺方丈,受其傳戒者前後有四萬餘人。時人譽其“江淮之間,獨為化主”。
天寶元年(742),日本僧人榮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延請他去日傳戒,鑒真欣然應允,從當年開始至天寶七載,12年中,先後五次率眾東渡,由於海上風浪、觸礁、沉船、犧牲以及某些地方官員的阻撓而失敗;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惡風怒濤的襲擊,在海上漂瞭14天,最後漂到海南島的振州(今崖縣)。返途經過端州時,日本弟子榮睿病故,鑒真哀慟悲切,加上炎熱,突發眼疾,導致雙目失明。但他東渡弘法之志彌堅,從未動搖。天寶十二載第六次東渡,終於到達瞭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
鑒真在日本受到朝野盛大的歡迎。旋為日本天皇、皇後、太子等人授菩薩戒;為沙彌證修等440餘人授戒;為80們僧舍舊戒授新戒。自是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學傳承。鑒真被尊為日本律宗初祖。756年孝謙天皇任命他為大僧都,統理日本僧佛事務。759年,鑒真及其弟子們苦心經營,設計修建瞭唐招提寺,此後即在那裡傳律授戒。在營造、塑像、壁畫等方面,他與弟子采用唐代最先進的工藝,為日本天平時代藝術高潮的形成,增添瞭異彩。如唐招提寺建築群,即為鑒真及其弟子留下的傑作。整個結構和裝飾,都體現瞭唐代建築的特色,是日本現存天平時代最大最美的建築。鑒真去世前,弟子們還采用幹漆夾 這一最新技藝,為他制作瞭一座寫真坐像。日本奉為國寶。
古代十大高僧NO.9丈量地球:一行
一行禪師(公元683-727年),俗名張遂,法號敬賢,號大慧禪師,魏州昌樂(今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人,唐代高僧,也稱為沙門一行、一行阿阇梨,唐人還呼為“一公”。他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傢也是風水學傢,真言宗將其列為傳持八祖之一。
一行精通梵文,熟悉印度的宗教文獻,同時瞭解印度在數學與天文學方面的成就,一行的研究充分利用瞭當時印度的三角學知識。
一行曾祖是唐太宗的大臣張公謹,在初唐是極顯赫的世族。其祖父張大素官至門下省東臺舍人,後被貶為懷州長史,傢道中落。父親名叫張懍,任武功縣令。
二十一歲時因父母雙亡,遇見天臺宗玉泉弘景大師,興起瞭出傢的念頭。遂在嵩山普寂大師門下剃度為僧,因為深入“一行三昧”,故法名一行。後於嵩山、玉泉寺學習佛教經典和天文數學。
開元五年(717年),唐玄宗李隆基派專人將他接回長安,參與善無畏大師的譯經,協助翻譯《大日經》。開元九年(721年),經張說推薦,唐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編新歷法《大衍歷》。同年,他和梁令攢一起,設計制造瞭黃道遊儀、渾儀、復矩等天文測量儀器。他利用新制成的黃道遊儀測量恒星的赤道坐標,發現和漢代的測量結果有很大的變動,這比英國天文學傢哈雷在1712年提出自行運動的觀點要幾乎早一千年。開元十二年(723年),一行主持大規模的全國性天文測量,測量瞭北到鐵勒(今蒙古國烏蘭巴托西南喀拉和林遺址附近),南到交州(今越南中部地區)共13個地點的日影和北極星高度。其中還測量瞭河南四個地點的距離。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大地測量,結果推翻瞭“日影千裡差一寸”的傳統說法。根據其測量結果可以計算出地球子午線的長度,開創瞭科學史上用觀測方法確定子午線長度的先河。《大衍歷》定稿之年,一行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