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4:27:33
《女醫明妃傳》的熱播,讓這部明英宗朱祁鎮火瞭起來。有一句描述瞭他的結局:信錯一人,打錯一仗,殺錯一人。那麼下面中國小編將為大傢說說這其中的原因。
信錯王振
其實王振這個人是一個左右逢源的人,他深知後宮之中的生存法則,所以他做的事情都是左右逢源。不想得罪誰,也不願意得罪誰。
名義上是皇上那邊,實際上是自私的,包括慫恿英宗出征也是想“立功”。王振的本意是希望皇上通過親征打敗瓦喇,提高聲望奪回兵部權力。他也沒想到幾十萬大軍就這麼敗瞭至於曹吉祥說的那句話是因為允賢和祁鎮說不要太相信東廠錦衣衛,所以招來他們的痛恨,而且王振曹吉祥也希望允賢被害死激發太後和皇上的矛盾。
所以王振不是任何一邊的,他幫皇上是因為皇上信任他,他可以為所欲為。他是個一心想掌控天下的宦官。
土木堡之戰戰敗
1446年,也先率大軍進攻朵顏三衛。
三衛首領本與建州女真爭鬥,突然被攻,腹背受敵,頓時“大困”、“艱窘至極”,各首領先後被殺,也先“幾殲三衛達子”。之後,也先又掃蕩女真諸部,一路北上,直抵黑龍江,在受到野人女真的阻擊後才撤軍。
收拾朵顏三衛的同時,也先也在向西北方向下手。
西北諸衛中,哈密最大,哈密王的態度迅速帶動瞭其他首領,紛紛向也先投效。1444年,沙州衛首領喃哥接受也先以大汗名義授予的平章職銜,其弟鎖南奔被封為祁王,其餘頭領為參政、三平章、大使等。同年,赤斤蒙古衛首領阿速與也先聯姻,接受蒙古印誥,確立臣屬關系。1446年,罕東衛首領班麻思結也與也先結為姻親。
原本是明朝“西陲屏蔽”的西北諸衛幾年之內便改換門庭。也先在其地恢復瞭元代甘肅行省的建制,統一管轄諸衛事宜。
到1448年,也先掌握實權的蒙古汗廷控制瞭東起女真,西達哈密及其以西的裕勒都斯河流域,北抵葉尼塞河上遊,南臨長城的廣袤地區,“漠北東西萬裡,無敢與之抗者”。也先手下的精銳騎兵已經達到15萬之巨。
事變詳細經過
7月17日,英宗皇帝、王振與扈從的文武大臣率數十萬大軍從北京出發,兒戲般的地開始瞭親征。由於準備極不充分,一路之上,“士兵乏糧,僵屍滿路”,沒等作戰便開始嚴重減員,扈從文武紛紛上書勸止前行,均被王振呵斥。
也先得知明英宗大軍趕來,於是佯裝撤退,引誘明軍深入,打算一舉將其消滅。
8月初一,英宗的親征軍抵達大同,也先得知明英宗大軍趕來,於是佯裝撤退,引誘明軍深入,打算一舉將其消滅。。這時,太監郭敬趕到,報告瞭明軍慘敗的消息,明英宗嚇破瞭膽子,打算撤退會回京。
最初明英宗率軍直趨大同,很可能認為瓦剌軍隊主力在大同以北。其實當時瓦剌的遊牧區域,西達東勝,東至陽和,北逾陰山,南抵長城,其部下阿剌知院部更在偏東一帶。而夏季也先往往牧於偏東一帶。正統十四年夏瓦剌剛剛東征女真歸來,所居應更偏東。土木之變前瓦剌從陽和、獨石兩個方向入侵,就說明瓦剌主力已在大同東北、宣府西北。
這時,撤退路線有兩條,北路和南路,北路極易遭到瓦剌軍隊的側面攻擊,非常危險,所以明英宗選擇瞭路途較遠的南路。但是,明英宗始終沒有得到獨石兵潰,阿剌知院已經殺到居庸關城下,並且等待多日的消息。所以率大軍直趨居庸關。
也先見到明軍撤退,率軍3萬追殺過來。尾隨明軍。
幾十萬大軍在明英宗、王振胡亂的指揮下越來越混亂,士兵疲弊不堪。8月初十到達宣府時,也先兵馬追到,恭順侯吳克忠任殿軍抵禦,兵敗戰死。之後成國公朱勇、永順伯薛綬率4萬人出戰。結果又被包圍全殲。
也先發現明軍不堪一擊,膽氣頓壯,準備與之決戰。
8月14日,英宗大軍到達土木堡,這裡僅離懷來20裡。但是前方的懷來已經被蒙古軍占領,那是阿剌知院的騎兵,早已在此很多時日。這裡的很多堡壘被明軍拋棄,糧草很多,阿剌知院的部隊索性住瞭下來。
次日,也先率軍趕到,為瞭爭取時間,他身邊隻有先頭部隊2萬騎兵,但仍然迅速占據桑幹河,阿剌知院的數萬騎兵也全部趕來支援,埋伏於附近,將明軍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