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4:31:21
中國有句古話:“一山難容二虎”。雖把人比擬為野獸有失妥當,但在很多時候,人所表現出來的天然性情卻是動物獸性本能的真實演繹。比如古代的皇帝,他絕不能容忍他人比他強大。那麼,為什麼古代的皇帝不能容忍他人強大呢?這得從人的本性說起。
人的貪婪本性
古代的皇帝喜歡用“寡人”、“孤”這些詞來自稱,表示越高的地位,越是孤獨,孤高不勝寒。人之所以孤獨,緣由於身邊的人遠離,之所以身邊的人遠離,最終是因為自身對周圍的人排斥。排斥的原因可以多種多樣,歸於人性:妒忌、貪婪;現代的人一般排斥表現可能就是故意刁難、疏遠,而古代的人排斥的意思可能就想動用武力,殺死對方!
劉邦誅殺功臣,忌憚強大之人
殺是君王慣用的手段,就拿漢高祖劉邦來說。劉邦於市井出身,整天不務正業,遊手好閑;可正是這一無賴之徒在楚漢爭霸的角逐中,占瞭上風!打敗瞭論才幹比他強十倍的西楚霸王項羽,事實就是那麼令人想不到!劉邦為什麼能取得成功呢? 其實劉邦雖出身低微,無所事事,流走於市井。但其有核心競爭力——知人善用,收買人心。從市井到咸陽,從咸陽到巴蜀地區,從巴蜀地區再到長安,劉邦身邊相隨的勇士數不勝數。
劉邦雖說其是受人擁戴的君王,可現實終究是現實,人一旦得到某種地位之後,就會處處提防自己的地位是否穩固!殺燕王臧荼、殺大將韓信、逼走同鄉盧綰、廢趙王張耳、處死彭越、英佈等等。雖說有些是因為造反被劉邦鎮壓的,但起因還是劉邦多疑大肆殺舊臣,導致人心惶惶,不得不做出謀逆之事!就連一心為國的蕭何也難免牢獄之災,當年蕭何把長安的一些荒地分給當地的百姓耕種,而劉邦知道此事後就認為蕭何是在討好百姓,而他這個君王卻落個後面名聲,一怒之下把蕭何抓起來關瞭!可見劉邦深知收買人心後的危害,擔心自己的帝位受影響。在歷史上,劉邦和朱元璋都是誅殺功臣比較出名的君王,而朱元璋做瞭皇帝之後,興起瞭幾個大案,更是殺瞭很多人,略勝瞭劉邦一籌!
皇帝誅殺功臣的原因
縱觀天下歷史,每個有鴻鵠之志的人、有雄霸天下野心的人。在打下江山的果實後,大多數難免會造成一些流血事件,因為他們的對權力的向往,已經超出當初信誓旦旦的諾言!一旦威脅到權力,那麼就會殺之而後快!而那些無能的君主則有些不同,因為無能還得去依賴身邊的人;因為無能喜歡聽身邊拍馬屁的人;當然也會因為奸臣的挑撥,殺看不順眼的忠臣,造就瞭無能皇帝身邊都是些“甜言蜜語”之人!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君主都會采取殺戮的手段,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典故就是君臣和諧交接兵權的一段佳話。
皇帝難以容忍別人強大的原因
當然,皇帝不管是以殺戮還是以和諧的方式削弱臣子的權力,都深刻的表明瞭皇帝不能容忍別人強大的事實。
為什麼在古代社會裡君王不能容忍一些強大的人出現呢?其實這也關系到古代的社會背景環境有關,古時候的社會弱肉強食、動蕩不安,戰爭隨時都可以發生,人們對權力的向往更加的深刻,為瞭尋求安全感,就得狠下心來實施一些鞏固措施;特別是經過從無到有的人,無平凡到成為領導者的人,這種體會更加的深,也怕辛苦得來的果實再次被摘取!所以說書本上的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卸磨殺驢等等手段,在古代從某個角度並不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一個社會是否可以容“二君”、“二虎”,關鍵點是看社會的和諧度,當老百姓每天不再為自己的溫飽問題而煩惱的時候,當老百姓業餘生活過的有滋有味的時候!誰還願意去造反呢?
另外一個關鍵點是看領導者是否能建立一個適合當前時代的共享制度,每個人都在相應的職位裡,共同讓果實更大,每個人也分享的更多!這裡所說的“二君”、“二虎”並不是主宰社會的領導者,如果出現二個最高最大並附帶有兵權的人後,可能為瞭某些利益會造成瞭戰爭!這有點像動物世界裡的“王”,為瞭盡享最好的資源和得到最高的權力,成為王的動物會把其他會危及它權力的稍強者趕出它的領地。所以在古代的社會裡不允許出現另外一個稍微強大“王”,這跟古代社會背景有關,也和動物的本性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