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戰為什麼知名度不比赤壁之戰高?

2016-08-13 14:37:33

  淝水之戰和赤壁之戰都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按歷史影響來說,淝水之戰遠遠大於赤壁之戰的影響。但是大傢都疑惑,淝水之戰為什麼知名度不比赤壁之戰高?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下面就跟隨中國一起瞭解下兩場戰役的區別。 

  淝水之戰為什麼知名度不比赤壁之戰高?

  首先說說赤壁之戰。它是三國時期著名三大戰役之一。而且赤壁之戰的有著《三國演義》的美化誇張的描寫。使得世人對赤壁之戰這場著名戰役在心目中都有一定的地位。而且赤壁之戰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中的高潮,它的高知名度就不言而喻。。而有關淝水之戰的知名度很高的文學作品好像沒有,影視劇也沒有。

  其次,由於《三國演義》以及一些說書人的濃墨重彩,所以,赤壁之戰又顯得非常精彩。例如諸葛亮舌戰群儒,激將法,群英會蔣幹中計——反間計,黃蓋詐降——苦肉計,草船借箭,諸葛登壇——借東風,最後火燒八百裡連營,曹操敗走華容道等等,這一套連環計非常精彩。具體可以閱讀《三國演義》。

  而且淝水之戰並沒有那麼環環相扣。前秦苻堅的先行部隊抵達淝水後,臨水佈兵,這本沒錯,背水一戰。東晉的軍隊派出使者前去交涉說,“貴國的軍隊這麼大老遠的跑過來,卻臨水佈陣,我國的軍隊都沒過來,這仗怎麼打,不如你們往後退一點點,挪出一塊地方,讓我們的軍隊過來,雙方大戰”。有意思,有點像春秋時期的戰爭,春秋時候的戰爭就是雙方在國境線附近,要等雙方軍隊列陣完畢,才能開戰,隻要有一方沒列陣好,就不能去進攻,很講究禮儀和規則。但是戰國之後,戰爭就是“兵者,詭道也”,雙方進行爭鬥,誰贏就誰落敗,一戰定輸贏。  

  於是前秦的軍隊就開始往後移動,不移動則已,一移動問題就來瞭。前方的軍隊往後移動,後方的軍隊不知道什麼情況,以為吃瞭敗仗,同時軍隊中還有喊“苻堅敗瞭”,苻堅的軍隊一下子如同鳥獸作散,亂成散沙。苻堅的弟弟苻融親自出馬都阻止不瞭,自己反而掛瞭。苻堅的軍隊“亂七八糟”之時,而已經渡過河的東晉軍隊豈能放過如此“良機”,於是趁機出擊。苻堅身中流箭,落荒而逃,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故事就這麼簡單,還沒打,就自己亂瞭,主要是苻堅的大軍缺乏紀律性,同時軍隊成分復雜,羌人、鮮卑人、氐人、漢人,簡直是“五胡雜交”,自然“心懷鬼胎”。並且在戰爭前,前秦的很多人是反對的,其中包括王猛和苻堅的弟弟苻融,也就是說,前秦還沒出征,軍心已經散瞭,根本沒人想打,所以才會有戲劇性的一幕。這就是淝水之戰,比起《三國演義》濃墨重彩描繪的赤壁之戰確實要簡單多瞭,也確實沒羅貫中筆下的赤壁之戰精彩。

  所以,淝水之戰的知名度要低於赤壁之戰,就不言而喻瞭。

  以上是關於淝水之戰和赤壁之戰的知名度,如你像瞭解更多淝水之戰的信息,敬請關註中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