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明朝地圖
功臣們的資產除瞭官位、兵權這些有形資產外,還有不可與其肉體分離的威望、才幹、人際關系和勢力集團這些無形資產。功臣們交出瞭兵權,但這些無形資產卻無法一起上交。韓信、李世民等的無形資產足夠讓上頭睡不安枕瞭。比如韓信,雖然賦閑在傢,類似軟禁,但他到劉邦的另一大功臣樊噲傢作客時,樊噲還是畢恭畢敬,說“大王乃肯臨臣”。樊噲在劉邦功臣中位列第五,又是呂後的妹夫,劉邦的老相識,對韓信如此態度,足見韓信在劉邦集團中的威望瞭。
在歷史上,交出兵權應該說抬高瞭造反的門檻,使皇帝們使用能造反和不能造反信號進行甄別時隻能分離出一小部分威望極高如韓信、李世民之類的功臣,大部分功臣在沒有兵權後倒真的喪失發動政變的能力,也就能保住自己的性命。象劉邦,他殺的就是韓信、彭越、英佈等自己曾經獨當一面的功臣,還囚禁過獨自鎮守過後方的蕭何,而周勃等戰將就逃過瞭清洗,因為劉邦很明白沒有獨當過一面是很難形成自己的勢力集團。
圖-戰國初期地圖
對於韓信、李世民這類級別的開國功臣來說,沒有任何信號可以讓上頭放心,除非上交自己的無形資產,當然這就意味著消滅自己的肉體。如果韓信自殺的話,相信劉邦不會滅他的三族,相反會到韓信的墓前掉下幾滴眼淚,說不定還會給韓信的兒子封官,並招為駙馬。李世民就很聰明,沒有任何幻想,果斷地發動瞭軍事政變,殺瞭自己的哥哥、弟弟和侄子,囚禁瞭自己的父親,霸占瞭自己的弟妹,成為中國歷史上開國功臣奪取天下的唯一例證(要嚴格按儒傢的標準,被稱為一代明君的李世民絕對是一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人,儒傢的雙重標準由此可見一斑)。不過李世民能成功恐怕也因為他是皇族的緣故,遇到的反抗較小,異姓的開國功臣做此事成功的機會就小得多,象英佈就失敗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