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並不是抽象的詞,它是很具體的。堅信自己做的是正義的事業,堅信民族能夠得到解放、繁榮,堅信自己能為此貢獻自己的一生,這就是信仰。
盡管現在一些年輕人以標榜自己什麼都不信為時髦,但我還是想說,我沒見過哪個真正成功的人,心裡是沒有信仰的!
四、“當時國民黨的腐敗直接反映在軍事上。國民黨高級戰區將領多數身兼二職,一是指揮作戰,二是做生意。對於其中大概三分之二以上的人來說,軍事隻是他們的副業。”
國民黨在1945年抗戰勝利之後,一股不可遏止的腐敗浪潮迅速席卷瞭全黨。後來蔣介石到瞭臺灣總結自己為什麼失敗,他還說,“我們失敗就失敗在‘接收’二字。”
當時全國上下約有2300多個接收委員會。抗戰勝利之後,國民黨的軍政大員發“國難財”,打著“接收”的旗號,把土地、企業礦山、國傢財產都拿來中飽私囊,從此重新開始國民黨作為執政黨的統治,但是內部的腐敗已經不可遏制。
淮海戰役第一階段時,海州的司令官是李延年。國防部讓李延年帶著海州部隊和野戰軍沿著隴海鐵路趕緊向徐州收縮,但這一行動要冒極大危險,因為陳粟大軍就壓在隴海鐵路北邊,決不能讓對手事先知道。
因此,對這次行動,國民黨內部保密做得很嚴格。嚴到什麼程度?———第二天要出發瞭,頭一天司令官還不知道。
出發前一天晚上,李延年正要睡覺,竟然有一個老百姓敲門進來,對他說:“李司令啊,你千萬不能走啊,你要走也不能自己走,要帶著我啊!”李延年當時對他說:“校長讓我們死守海州,我能上哪裡去?”
但事後覺得不對勁,他趕緊給南京方面打電話,才知道果然如此,命令天亮就到,趕緊行動。
李延年晚年的回憶錄中有這樣一句話:“國民黨不敗才奇怪瞭!”
對此,李延年很憤怒。他作為戰區司令都不知道有軍事變動,這個老百姓如何得知這麼大的軍事秘密?
後來經過查證,那並非普通老百姓,而是徐州剿總司令劉峙在海州的代理人,做的是海鹽生意。軍隊轉移的秘密,必然是劉峙透露給他的。劉峙清楚地知道這個軍事行動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但還是寧肯不告知戰區司令員,也要先通知自己生意代理人,以免遭受財產損失。
五、“當時國民黨高官腐敗成風,官兵軍餉欠發是常有的事,錢到瞭哪裡?大部分在上海的黃金交易所裡被長官們炒來炒去。”
此外還有一例。杜聿明從徐州撤退,五個軍幾十萬人往江淮撤退。
杜聿明認為,此事萬萬不可事先被陳粟知道,事關生死存亡。所以,第二天部隊就要撤走,前一天晚上還在唱戲,假說是給杜聿明的母親過壽,以此來迷惑共軍。
但實際上,共產黨早已偵知此事。那天晚上,杜聿明隻發瞭一道命令給徐州的警備司令,要求當晚查封在徐州銀行和錢莊的金庫,因為裡面有一些黃金需要運走。但是沒過多久,警備司令就回來報告說:“別說金庫,所有錢莊的經理和掌櫃連傢屬,在三天前就全部離開徐州。”後來,杜聿明在回憶錄裡寫道:“看來我們是已經沒有希望瞭。”
實際上,隻有一群人能事先通知徐州銀行傢撤走,就是南京的國防部高官。他們很多人在徐州有生意,風聲從最高層就泄露出去瞭。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
後來,杜聿明率兵剛走瞭一天,就被共產黨軍隊包圍瞭。
六、“最後張靈甫才明白,在國民黨內部,部隊是私產。一個軍長,隻要部隊還在,一切都有;如果部隊沒有瞭,什麼都沒有瞭。這就是國民黨的遊戲規則。”
不過再往深層次看,這樣的腐敗問題還隻是表象,而最大的腐敗是國民黨黨心的分裂,具體在戰場上表現為派系鬥爭。
什麼是派系?派系就是私利集團,作為政治集團來說是最大的腐敗。整天喊著黨國利益高於一切,實際上是私利高於一切。
陳粟為打孟良崮戰役,承擔瞭很大的壓力。盡管共產黨軍隊圍住瞭孟良崮,但是共產黨的包圍圈外圍還有一個國民黨的包圍圈,至少有五個國軍整編師在反包圍著。共產黨軍隊兩面作戰,久攻不下,如果再耽誤下去,就必須立即撤出戰場。但撤出戰場意味著什麼?喪失山東解放區,這必將嚴重影響到解放戰爭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