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創始人陳獨秀後來為何不願恢復中共黨籍?

2016-08-13 15:35:01

入獄後,陳獨秀一直堅持反日反國民黨的立場,因此對中共1935年“八一宣言”後的政策轉變,開始並不理解,曾作文攻擊“八一宣言”是個“丟醜的文件”,“利用帝國主義之間的沖突”而“親英反日”,“是可恥的選擇主人的態度”。“西安事變”蔣介石被扣消息傳來時,陳獨秀像兒童過年那樣高興。他托人打瞭一點酒,買瞭一點菜,對同獄的人說:我平生滴酒不喝,今天為瞭國仇傢恨,我要痛飲一杯。他先斟滿一杯酒高舉齊眉說:大革命以來,為共產主義而犧牲的烈士,請受奠一杯,你們的深仇大恨有人給報瞭;然後,他把酒奠酹在地上。他又斟瞭第二杯,嗚嗚咽咽哭起來說,為二位已經犧牲的兒子酹酒。情景十分感人。在場的濮德志說:“人們見過他大笑,也見過他大怒,但從未見過他如此傷心地痛哭失聲。”他一邊哭一邊說:“我看蔣介石這個獨夫,此次難逃活命。東方國傢的軍事政變,很少不殺人的。”後來蔣被釋放回南京,他又說:看起來蔣介石的統治是相當穩固的。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其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野心,又向上海進攻,並轟炸南京。陳獨秀的牢房有一次也被震坍屋頂,他躲到桌子底下,幸免於難。後來見到去探望他的陳鐘凡,還談笑自若。於是,陳與胡適、張柏齡等聯名保釋他。當局要他具“悔過書”,他聞之大怒說:“我寧願炸死獄中,實無過可悔”,並拒絕人保,說“附有任何條件,皆非所願”。但是,國民黨在“釋放一切政治犯”的巨大壓力下,被迫在8月23日釋放瞭陳獨秀。為瞭保全他們的面子,國民黨政府在宣告陳獨秀減刑釋放的內部“指令”、“訓令”和公佈的“明令”中,都強調陳獨秀“愛國情殷,深自悔悟”。陳出獄後發表聲明表示:“愛國誠未敢自誇,悔悟則不知所指”;“我本無罪,悔悟失其對象;羅織冤獄,悔悟應屬他人”。
  陳獨秀出獄時,面對祖國危亡和國民黨被迫抗戰的嚴重形勢,思想發生重大轉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由打倒國民黨轉變為“擁護國民黨政府領導抗日”。出獄後,他在南京、武漢多次發表講話、文章,宣傳抗戰,提出“民族利益高於黨派利益”;各黨派“一致承認國民黨一黨政權及其對於抗日戰爭之軍事最高統率權”。(二)由反對國共合作轉變為擁護國共合作。出獄後,陳獨秀兩次主動地找到當時在南京籌備八路軍辦事處的葉劍英、博古,表示“贊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這無疑是一個180度的大轉變。多年隱居的羅漢也主動出來為陳獨秀與共產黨重新合作抗日而奔走,並在葉劍英等的建議下,親自奔赴延安,因山洪被阻西安。經電報聯絡,中共中央以為陳獨秀要回到黨內,就由毛澤東、張聞天簽署提出三個條件,要求陳:(一)公開放棄並堅決反對托派全部理論與行動,並公開聲明同托派組織脫離,承認過去加入托派之錯誤;(二)公開表示擁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三)在實際行動中表示這種擁護的誠意。
  張國燾在解釋三個條件時說,托派中願意恢復中共黨籍者,須公開脫離托派並承認已經參加托派的錯誤;不願恢復中共黨籍者,可以與中共在黨外合作,支持中共的抗戰政策。中共中央也不再對抗日的托派人物采取敵視態度。
  但是,陳獨秀在聞知三條件後,十分不滿,說:“我不知過從何來,奚有悔!”盡管如此,當時在克服瞭左傾錯誤的中共中央與擁護國共合作的陳獨秀之間,的確出現瞭從未有過的良好氣氛。自然,從當時陳獨秀發表的文章看,在抗日問題上他與黨作一定程度的合作是可能的,但要他擁護黨的全部革命理論和路線,甚至回到黨內,沒有可能。因為他思想深處仍堅持歐洲馬克思主義“城市中心論”的觀念,看不起遊擊隊和農村抗日根據地,不承認中共是無產階級政黨,譏笑毛澤東思想是“山上馬克思主義”。不過這些思想上的深刻分歧還沒有表現出來,而且也不是當時時局要解決的緊迫問題。

  然而,正在此時,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正副團長的王明和康生,從莫斯科回來,把當時蘇聯正在嚴厲鎮壓托派的狂風帶到中國,又把前一年他們在巴黎《救國時報》上連篇累牘誣陷中國托派和陳獨秀是“漢奸”的醜行,帶回國內,硬是誣陷陳獨秀等是每月向日本特務機關領取津貼的“日本間諜”和“漢奸”,並在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雜志上公開散佈這種莫須有的罪名。此舉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抗議,嚴重影響黨的威望。陳獨秀和羅漢也以為這是中共中央的意見,分別發表公開信,說瞭一些很激烈的話語。從此陳獨秀與黨的關系就徹底決裂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