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1949年到底發生瞭什麼使國民黨突然坍塌

2016-08-13 15:35:52

  打到最後,最內圈的張靈甫扛不住瞭。他一直請求外部的國民黨軍隊支援,但電報打瞭好幾天都沒有得到任何支援。外圍的國民黨整編師近在咫尺,最近的黃伯韜的一個師,離陳粟軍隊隻有三華裡,用重炮都可以交叉射擊瞭。但黃部就是不去支援,隻說“打不動瞭”。
  黃伯韜軍隊裡人員很雜,川、貴、滇軍都有,還有許多雜牌軍。當時他們就是抱著一個想法:“我憑什麼去救你們中央軍?”而且黃伯韜當時說瞭一句話:“聽說張(靈甫)的情況不妙!不過,他不是挺有辦法的嗎?”
  於是黃伯韜謊報軍情,不戰反退。性格倔強的張靈甫最後隻好發瞭這樣一封電報:“各位兄弟趕緊增援,我這邊頂不住瞭!”結果他收到的回電竟然一律是:“我們請張軍長增援!”張靈甫拿著電報就蒙瞭,到底是誰被包圍瞭?誰增援誰?
  張靈甫臨死前有一句名言:“我終於弄明白瞭我們軍隊內部的遊戲規則,我沒有掌握好。”
  七、“世界上沒有一支軍隊可以享受那麼強大的後勤支援。”
  在解放戰爭中,共產黨為老百姓做得最具體的一件事就是解決瞭土地問題,這一舉措使得大量普通百姓、窮苦農民信任共產黨,願意跟黨走。
  解放戰爭中,我們不需要後勤部,後勤部就是老百姓;我們沒有野戰醫院,野戰醫院就是大娘的炕頭。
  在國民黨統治末期,他們徹底失去民心,被老百姓拋棄瞭。當時,國民黨的行軍日志上永遠有一句話“不得進村宿營”,這和共產黨剛好相反。共產黨的部隊離村還有好幾裡地,孩子們就來迎接瞭,油燈就點上,大娘將熱水燒好,百姓的炕頭就是營房,很安全。

  淮海戰役時,常常是被圍住的國民黨集團軍那邊,到瞭晚上一片漆黑,什麼燈光也沒有,而包圍圈外圍全是火把。那是周邊的數個省,江蘇、河南、山東,約590萬老百姓推著小車、擔著擔子從小路走,連夜支前。如果從飛機上看,那是什麼樣的壯觀情形?世界上沒有一支軍隊可以享受那麼強大的後勤支援。
  我常常閱讀過去的史料並采訪一些老人傢。其中一位老人告訴我,他當時參加支前大軍,推著小車,車上裝著兩發炮彈,從山東推到淮海戰場,推瞭三四百裡,半路上
  天一下雨,怕炮彈受潮打不響,他就把衣服脫下來蓋在炮彈上。運到淮海戰場後,組織上給他發錢,讓他趕緊回傢,但他並不急著回去,一定要在旁邊看著炮彈打出
  去瞭才放心。
  而國民黨軍那邊呢,士兵中有一句順口溜: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去投八路。
  八、“解放戰爭的最大啟示,就是共產黨人始終要站在大多數人的利益一邊。”
  解放戰爭中,我們俘虜的國民黨高官,基本上後面都站著一個副官,這個副官是誓死不逃的,也不需要看押。
  比如我們將杜聿明押到哪兒,副官就跟到哪兒。副官永遠提著一個小柳葉箱,裡面統統隻有一樣東西,就是金條。但如果是共產黨的將領、幹部在戰場上犧牲瞭,整理他們的遺物最簡單不過,沒有私人財產,隻有兩個兜:一個兜裡是筆記本,或者是有一支鋼筆;另一個兜裡是煙葉,裡面有一支短桿的煙袋鍋。
  我為寫作而采訪過一些經歷過淮海戰役的老百姓,他們至今惦念著一位名叫魯瑞的共產黨幹部。魯瑞是一位知識分子入伍的中級幹部,能說會道,梳著分頭,很有風度,大傢都喜歡他。他當軍事幹部的時候身先士卒,打仗勇敢,可是在淮海戰役的最後一仗時犧牲瞭。把他抬下來之後,整理遺物,除瞭發現筆記本、煙葉,隻不過還多瞭一副撲克牌。這個撲克牌現在還在博物館裡,是他自己用硬紙板做的,梅花、方塊都是拿蘿卜當模子摳出來印上的。在其中的有一張有幾行小鋼筆字,寫著:“我是淮海人,我要在淮海戰役中貢獻自己的一切。”
  在解放戰爭中,毛澤東曾為郟縣縣委題詞“站在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這其中也隱藏著一段艱苦的歲月。
  當時西北戰場非常艱苦,但是郟縣是必須要打下來的,因為這是胡宗南深入解放區的一根“釘子”。
  毛澤東親自為西北野戰軍籌糧,找到郟縣當時的縣長說:“我準備打三天仗,將郟縣拿下來,但是你要給我想辦法籌來三天的糧食。”於是,縣長把老百姓的口糧和所有堅壁清野找到的糧食拿出來,供軍隊吃瞭一天;第二天,又把田裡的所有青苗都割瞭,又供軍隊維持瞭一天;最後一天,把村裡的羊和驢都殺瞭,又維持瞭一天。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