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三次讓權毛主席:中國革命還是需要毛主席來領導

2016-08-13 15:36:00


  長征途中,周恩來三次在三個層次、三個會議上將毛澤東推上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1934 年12 月12 日在湘桂邊的通道縣召開瞭一次“飛行集會”一一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史稱“通道會議”。周恩來在通道會議上使紅軍避免瞭與五六倍於我之敵作戰,從而避免瞭全軍覆滅的危險。
  湖南通道會議以後,1934年12月15日,中央紅軍占領黎平。於18日在黎平縣翹街開黎平會議,周恩來主持會議,周恩來發揮會議主持人的作用,再次否決李德的錯誤主張,決定采納毛澤東的意見,西進搶渡烏江北上,通過有名的《黎平會議決議》。這樣,李德靠邊站瞭,毛澤東又一次得到黨和紅軍的支持。
  1935年1月初,中央紅軍強渡烏江,7日占領遵義。1935年1月15日至17日,經洛甫等努力推動和促進,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被增補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常委重新分工:洛甫代替博古黨內負總責,毛澤東、周恩來負責軍事;取消軍事“三人團”,朱德、周恩來重新指揮軍事。1935年2月,中央政治局召開雞鳴三省會議,洛甫取代博古成為中共總負責人,博古改任紅軍野戰政治部主任;同年3月,中央政治局召開茍壩會議,成立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三人組成的軍事指揮小組,恢復瞭毛澤東的軍事指揮權。1936年12月,統一的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在保安縣組成,毛澤東任軍委主席。
  從此,毛澤東和周恩來的位置顛倒瞭,毛澤東成為瞭周恩來的領導,但是周恩來對此不僅沒有絲毫的不快,反而非常高興,再一次把毛澤東深深地打動瞭。他覺得自己的這位戰友、這位同志,是真正的共產主義者,在他身上有一種像純玉一般、像水晶一般晶瑩的品質。
  周恩來一而再、再而三地維護毛澤東、推舉毛澤東,特別是在遵義會議上對毛澤東的支持和謙讓,在使毛澤東在革命征途中得以跨越一個個坎坷崎嶇,成為全黨、全軍,後來又成為全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使他得以施展其雄才大略上,無疑起瞭關鍵性的作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