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5:41:19
薑子牙釣魚臺位於渭河南岸,秦嶺北麓。發源於秦嶺深處的涓涓細流一路蜿蜒北流,逐漸匯聚成瞭一條小河,名曰伐魚河,又名磻溪河。磻溪河流出山口時形成瞭一個深潭,人稱滋泉,這裡距西周都城所在地岐山約45公裡,傳說是薑子牙當年垂釣的地方。
按照《封神演義》的說法,薑子牙32歲上昆侖山拜師學道,72歲負命下山,去朝歌城南35裡處的宋傢莊投奔早年的結義兄長宋異人宋員外,在那裡他娶瞭68歲的老姑娘馬氏。由於妻子的威逼,新婚不久的薑子牙做起瞭生意,先後編過笊籬、賣過面粉、經營過飯館、販過牛馬豬羊,結果都是隻虧本不掙錢;後來又去開館算命,卻是一炮走紅,不久便被授官下大夫。但也正因為算命,燒出瞭玉石琵琶精的原形,從而得罪瞭妲己,導致瞭後來的逃亡。
逃出朝歌的薑子牙遭到瞭妻子的離棄,他感嘆瞭一番:“青竹蛇兒口,黃蜂尾上針。兩般由自可,最毒婦人心。”,然後告別結拜弟兄,一路風塵來到瞭磻溪。至此,薑子牙下昆侖山已經8年,這一年他80歲。
80高齡的薑子牙隱居在磻溪河邊,每日置身在滋泉邊的一塊大石頭上垂釣。這塊石頭現在叫跪釣石。跪釣石上有兩道深半拃長約一尺的凹痕,傳說是薑子牙釣魚時留下的膝印,名曰跪石骭印。這兩道凹槽無疑是後人刻意做出來的,雕鑿年代已不可考。使人不解的是:為什麼薑子牙不蹲不坐而是跪著?
作為千古第一釣翁,薑子牙在中國釣魚史上的地位是無與倫比的,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形容一點也不過分,但使他獲此殊榮的並不是釣術有多麼高超,而是他的不釣而釣。除瞭薑子牙,古人也罷,今人也罷,好像還沒聽說過有第二個人的釣魚針不彎鉤的。當樵夫武吉看到薑子牙的釣針直而不曲時,很是調笑瞭一番,並教給薑子牙一法:“將此針用火燒紅,打成鉤樣,上用香餌;線上系浮子,魚來吞食,浮子自動,便知魚至。望上一提,鉤釣魚腮,方能得鯉,此是捕魚之方。否則莫說叁年,就百年也無一魚到手。”薑子牙對此的回答是:“老夫在此,名雖垂釣,我自意不在魚。吾在此不過守青雲而得路,撥陰翳而騰霄。豈可曲中而取魚乎?非丈夫之所為也。吾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為錦鱗設,隻釣王與侯。”自信與豪邁呼之欲出。但薑子牙真的就那麼有信心嗎?真的像人們常說的那樣穩坐釣魚臺嗎?真的隻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嗎?
在小說中,西伯侯姬昌因夢見飛熊而動瞭訪賢的心思。在訪賢的途中,他首先聽到瞭一群漁人在唱歌,歌詞內容包括夏朝末代國君桀的滅亡、商朝的建立和其後600年的政通人和、後來紂王的荒淫無道,以及堯帝訪舜的故事,並說:“日逐洪濤歌浩浩,夜觀星鬥垂孤釣;孤釣不知天地寬,白頭俯仰天地老。”一字一句無不牽動著西伯侯的心弦,認為既然能唱此歌,內中必有大賢,趕忙讓手下去請,一問才知眾漁人不過是鸚鵡學舌,他們是從35裡外的一條小河邊的一個老釣翁那裡學來的。西伯侯一行繼續往前走,接著遇見瞭一個唱歌而行的樵夫。樵夫的歌詞對西伯侯來說比漁人的更具吸引力,因為它幹脆告訴未來的周文王:不是沒有賢士,賢士就在山野之間,隻是世人不識罷瞭,並且用“春水悠悠春草奇,金魚未遇隱磻溪;世人不識高賢志,隻作溪邊老釣磯。”表達自己的懷才不遇。這個樵夫不是別人,正是薑子牙新收的徒弟武吉。武吉告訴西伯侯,歌是他師父東海許州人氏,道號飛熊的薑尚薑子牙先生做的。在武吉的帶領下,西伯侯一行來到瞭磻溪河谷,把賢人請到瞭岐山。
可以看出,隱居磻溪的薑子牙並不泰然自若,心情一點也不平靜,他在不停的編歌宣傳和炒做自己。這時的薑子牙怎麼可能真的穩坐釣魚臺呢?此時的武吉其實已被收買,成瞭一個托兒。
最能形容魚兒將咬未咬之際釣者急迫心情的姿勢莫過於跪釣,至此,終於明白瞭跪石骭印的真諦。
在小說中,西伯侯第二次來磻溪見到瞭薑子牙,經過一番謙讓,薑子牙收瞭聘禮,答應去西岐輔佐大業。西伯侯請薑子牙乘坐自己的鑾輿,薑子牙跪地謝絕,最終西伯侯乘鑾輿,薑子牙騎西伯侯的逍遙馬去岐山。但在磻溪附近的民間傳說中情況卻有些不同,說周文王為瞭表示誠意和敬意,親自用一架木輪車把薑子牙拉出瞭磻溪河谷。路上車子的攀帶斷瞭,文王坐下來歇息,薑子牙問文王是否記得拉瞭多少步。文王說自己汗流浹背的拉車,哪裡顧得上數數?薑子牙於是告訴文王:你共拉瞭我808步,我將保你江山808年。文王聽瞭趕緊站瞭起來,表示要繼續拉。薑子牙搖瞭搖頭,說天機已經泄露,事情已成定局。後來大功告成,周朝建立,薑子牙臨死前留下遺言,自己死後不要埋葬,把棺材懸掛在城門上,以後凡遇戰亂,隻要把棺材大頭轉過去,讓他的頭朝向那裡,事變自會平息。這個辦法被一代代傳下去,果然屢試不爽。後來,有一天一群王子們突發奇想,要看看城門上的懸棺中到底裝的什麼東西。他們讓手下取下棺材打開,結果撲愣愣飛出瞭一群鴿子朝東南而去,不久,周朝便滅亡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