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在那一刻,整個中華民族都沸騰瞭。二戰終於結束瞭,殘酷的八年,犧牲瞭三千五百萬人,中國終於贏瞭。
但中國真的贏瞭嗎?
1945年2月,美蘇英三國首腦就遠東問題簽訂《雅爾塔協定》。在這個協定中與中國有關的內容是:
1.蒙古人民共和國現狀需予維持。
2.大連商港須國際化。
3.蘇聯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必須恢復。
4.中東鐵路,南滿鐵路應由蘇中合辦的公司經營。
1945年6月,美、蘇、英三國將《雅爾塔協定》通知中國。這一幕實在是太讓人熟悉瞭。英法德意四國簽訂《慕尼黑協定》後,就是這樣通知捷克的。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不是二戰的戰勝國嗎?很不幸,對於中國是二戰戰勝國這件事。美國人沒有理會,英國人沒有理會,蘇聯人也沒有理會,就連我們二戰的敵人日本人同樣沒有理會。
第一次世界大戰,我們是戰勝國,我們得到的勝利成果是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瞭日本。隨後中國爆發瞭五四運動,反對北洋政府。當時的口號是:外爭國權,內除國賊。
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們也是戰勝國,我們得到的勝利成果是日本在東北的權益轉讓給瞭蘇聯,外加上承認蒙古的獨立。結果我們卻舉國歡慶,感謝國民政府帶領中國取得瞭世界大國地位。這得多麼諷刺啊!
什麼是戰勝國?
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1945年5月,蘇聯炸平瞭柏林,這叫戰勝國。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投瞭兩顆原子彈。這叫戰勝國。
如果中國認為自己在二戰中犧牲瞭三千五百萬人就叫戰勝國。那麼這個戰勝國得到的勝利品隻能是雅爾塔協定。
當我第一次看中日甲午戰爭資料時,當看到鄧世昌下令向日艦撞去的時候,內心充滿瞭對這個民族的驕傲。因為隻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誕生這樣的英雄。
但當我第二次看甲午戰爭資料時,內心卻充滿瞭屈辱。在鄧世昌英雄行為的背後卻是這樣的事實:開戰前,北洋艦隊是亞洲最大和最先進的艦隊。但戰爭的結果卻是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日本人的損失可以忽略不計。
當我第一次看九一八事變資料時,當看到馬贊山舉起義旗向日本人進攻時,內心充滿瞭對這片土地的驕傲。因為隻有一片偉大的土地才能誕生這樣的英雄。
但當我第二次看到九一八事變資料時,內心卻充滿瞭憋悶。在馬占山的英雄行為的背後,有著同樣的冰冷事實。當時在東北,中國軍隊有十六萬人。日本關東軍隻有兩萬人。就是這個兩萬人的關東軍向十六萬人的中國軍隊發起瞭主動進攻,並把十六萬中國軍隊趕出瞭東北。
當我第一次看長城抗戰的資料時,當看到二十九軍的大刀隊和日軍肉搏時。內心充滿瞭對這個民族文化的驕傲。隻有這樣的文化才能讓一個民族面對侵略時,充滿決死的勇氣。
但當我第二次看長城抗戰資料時,卻隻想哭。殘酷的事實是當時長城沿線的中國軍隊有二十五萬人。發動進攻的日軍卻隻有八萬人。
猖狂的日本人,赤裸裸的蔑視啊!在日本軍部的作戰計劃中,是按一個日本人能戰勝十個中國人來設計進攻計劃的。當在看抗戰資料時,你會想大聲吶喊,但你卻永遠喊不出來,因為有一口氣,隔在你的胸中,你吐不出來。
當二戰結束,中國勝利後,我以為從此日本會正視中國。可是我錯瞭,日本是戰敗瞭,但是日本從來沒有認為中國在抗戰中打敗過它。它對勝利者的敬畏是留給美國和蘇聯的,一個戰敗的民族對待一個戰勝的民族居然隻有四個字:東亞病夫。二戰中,中國三千萬人的白骨居然沒有給這個民族換來哪怕一點點尊嚴。
我們難道不是東亞病夫嗎?從一八四零年以來,我們這個民族唯一擁有的記憶就是屈辱。廣州合約、南京條約、虎門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璦琿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勘分西北界約記、伊犁條約、印藏條約、馬關條約、辛醜條約....簽訂這些條約的民族難道不是東亞病夫嗎?
當八國聯軍侵華時,總共也就一萬七千餘人。就是這一萬七千人它侵略的卻是一個擁有四萬萬人口的民族。當我每次看到圓明園的遺址時,就仿佛又看到瞭西太後倉皇逃離北京的情景。
但我耳中回響的卻是二戰時蘇聯人保衛莫斯科的口號:俄羅斯雖大,身後就是莫斯科,我們無路可退。俄羅斯人懂得一個民族尊嚴是要靠自己爭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