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5:46:29
天津居士林佛堂槍響
敏銳的媒體稱這一事件為“喋血佛堂”,仗義而善良的天津人卻沒有更多地議論孫傳芳的“多行不義”,而是給施劍翹“俠女”“烈女”之稱號,讓這位傳奇女子成為今後幾十年裡各種描寫民國時期故事的女主角。在諸多這樣的故事版本中,更加還原真相細節的,當數施劍翹之子施羽堯的口述。這篇口述曾以《我的母親刺殺瞭孫傳芳》為題,刊登在2008年第1期《文史博覽》上。
點滴線索尋仇人
施從濱被殺那年,施劍翹不過20歲。當時尚未出閣的她,把為父報仇的希望寄托在過繼來的哥哥施中誠身上,但他在成為煙臺警備司令後便勸施劍翹打消報仇的念頭,無奈,施劍翹又把希望寄托在丈夫施靖公身上,卻在若幹年等待後再次化為泡影。1935年初,在父親被殺的第十個年頭,施劍翹終於帶著兩個兒子離開丈夫,來到天津決定獨自報仇。
在那個沒有電視的年代,施劍翹甚至不知道仇人的模樣,她是在一個擺著許多名人照片的算命攤子上,找到孫傳芳的那張,如獲至寶買瞭下來。但偌大的天津城,要找這個孫傳芳卻並不容易。她把兩個兒子送進幼兒園,每天在外尋找仇人。一天,施劍翹從大兒子那裡偶然聽到,孫傳芳的女兒孫傢敏和他在同一個幼兒園。就這樣,施劍翹每日在幼兒園門口觀察,認識瞭孫傳芳那輛車號為1093的黑色轎車,還知道他們一傢每周末都要到電影院去看戲。
一天,施劍翹在法租界大光明電影院門口看見瞭那輛黑色轎車,不一會兒,一男一女和一個小女孩向車子走來,那個男的就是孫傳芳。施劍翹終於第一次近距離看見她追蹤多年的殺父仇人。
一聲槍響驚佛堂
此時的孫傳芳哪裡知道,為父報仇的施劍翹正離他越來越近……自從他下野移居津門,便皈依佛門,1933年與曾任北洋政府總理的靳雲鵬,共同出面把天津城東南角草場庵的一座清修禪院買過來,改為天津佛教居士林,靳雲鵬任林長,孫傳芳任副林長,規定每星期日居士們來林念經。當時陸續來參加活動的有3000多人。施劍翹化名“董惠”,混進居士林,終於摸清瞭孫傳芳的活動規律:每周三、六必到居士林聽經。她還特別留心一些細節:比如註意觀察孫傳芳的位置是不是固定的,從哪個角度能射中他等等。隨後,她為自己專門設計瞭一件大衣,就是為瞭把手槍安全地擱在口袋裡。
11月13 日,孫傳芳起床後,一上午都在書房裡練書法,吃過午飯,他準備出發到居士林,他的夫人勸他,下雨就不要去瞭,但他還是出瞭門,卻不知再也沒能回來。那一天也正是施劍翹決定下手的日子,她坐在佛堂,眼睜睜看見披著袈裟的孫傳芳走進來……
施劍翹回傢拿好手槍,下午3點半時回居士林,穩定情緒後,她看見離孫傳芳的座位比較遠,便向看堂人說:“我的座位離火爐太近,烤得難受。前面有些空位,可不可以往前挪一下?”對方點頭同意,施劍翹站起來,緩步走到孫傳芳身後,拔出槍對準孫傳芳耳後扣動瞭扳機,一聲槍響,孫傳芳撲倒在地,施劍翹又朝他腦後和後背連開兩槍……
就這樣,這位民國大軍閥的生命結束在一個30歲的弱女子手中。按照施羽堯的口述,孫傳芳最後的形象應是披著袈裟的,但在這個好戰的軍閥身上,放下屠刀,豈能立地成佛;苦海無涯,回頭卻不是岸……
這起案件從當時的天津地方法院一直上訴到南京最高法院,施劍翹最終被特赦,並繼續著她的傳奇人生,直到1979年去世。但孫傳芳的人生從那一天便結束瞭。天津,這個承載瞭太多民國故事的地方,自然也收納瞭這段傳奇。
推薦
快意斬恩仇 民國施劍翹三槍擊斃殺父仇人孫傳芳
真實又殘酷的故事讓你明白清朝為什麼會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