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5:46:29
孫傳芳是北洋直系軍閥。曾在日本軍校留學,先入東京振武學校,後考入東京陸軍士官學校。1909年3月回國, 被授步兵科舉人,並授協軍校,派往北洋陸軍近畿第二鎮,任步兵第五標教官。孫傳芳亦是當時叱吒風雲的人物,軍閥割據時期的孫傳芳可謂風光無限。
泰安道15號孫傳芳舊居照片:民國盛行的西洋古典風格
特點:1922年建成,由沈理源設計。該樓原為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張弧的住宅。1925年曾作為日本便衣隊情報傳遞點。1933年,孫傳芳得此樓。
該樓為混合結構二層,配設造型獨特牛眼窗,水刷石墻面。一、二層均設回廊,正立面入口有四根愛奧尼克柱。西洋古典風格,造型簡潔大方。
孫傳芳的簡介
(1885-1935)字馨遠,山東歷城人。北洋陸軍速成學堂、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畢業。經廷試為步兵科舉人。北洋時期曾任陸軍第二師師長,長江上遊警備總司令,浙閩巡閱使,浙江軍務督辦,蘇、皖、浙、贛、閩五省聯軍總司令等職。1927年被北伐軍擊敗下臺,“九一八”事變後,遷傢天津英租界,與靳雲鵬等在天津居士林“皈佛誦經”。1935年11月13日被施從濱之女施劍翹槍殺於紫竹林清修院居士林。
1935年11月13日下午,天津居士林佛堂傳來一聲槍響,一位身披袈裟的居士應聲倒地,手持槍的“罪犯”卻立在原地自報傢門……這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上瞭轉天《新天津報》的號外,大標題為“孫傳芳被刺死 施小姐報父仇”的文章,給人們講述瞭一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故事,同時也宣告:曾“開府南京,領袖五省”的大軍閥孫傳芳,在下野移居天津後,被人槍殺在天津居士林佛堂中……
天津雖然沒有留下孫傳芳作為民國軍閥的整個人生,卻留下瞭孫傳芳的故居,和他最為傳奇的被刺。
與天津無關的軍閥人生
孫傳芳的故居在天津:從英租界哆咪士道(即今和平區泰安道15號)的這座二層別墅,到他早年便購置的法租界霞飛路(今長春道)的一處房產,再至全傢落戶天津後在法租界三十二號路購置的一處三層歐式豪宅,孫傳芳的宅邸在天津就有三套。然而,五十年的生命中,無論是借勢曹錕福建擴張,還是占領滬寧逐奉蘇皖,抑或“開府南京,領袖五省”的人生巔峰,都與天津無關。
依傍姐夫進兵營
孫傳芳生於山東省泰安縣下喬莊一戶人傢,祖輩上並無從軍之人。更何況,孫傳芳成長的年代,是個“好人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年代。他是如何走進兵營的呢?
孫傳芳的童年是淒苦漂泊的,父親很早就去世瞭,他一直隨母親和姐姐顛沛流離。傳說他的名字就是父親臨終前取的,因為母親的名字裡有個“芳”字,父親要把唯一的兒子托付給妻子,所以取名“傳芳”。
孫傳芳寄居的第一個人便是娶瞭自己三姐做二房的姐夫——時任濟南武衛軍總部執法營務處總辦的王英楷。關於王英楷,他與段祺瑞、馮國璋同畢業於天津武備學堂,是與著名的“北洋三傑”齊名的角色。為剿義和團,王英楷到山東濟南,卻撞上瞭帶著兒女逃荒至此的孫大娘,還娶瞭孫傳芳的姐姐。
人生得意種禍患
1902年到1912年的十年裡,從學堂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再到清政府陸軍部授步兵科舉人,任陸軍教官,孫傳芳得到的是從兵書中讀不到的真功夫。1912年民國建立,中國大地開始瞭一個軍閥割據的混亂時代。孫傳芳遊走在皖、直、奉各系之內,斡旋於王占元、曹錕、吳佩孚以及後來的張作霖之間,似乎總能在群雄逐鹿中找到有利的位置。當我們翻開這段狼煙四起的亂世之史,會發現孫傳芳仍然延續著兒時的生活方式,從一個“寄居”到下一個“寄居”,不同的是,樹越來越茂,簷越來越高,對於孫傳芳來說,這種“寄居”毫無淒苦哀婉,隻見遊刃有餘。不禁讓人慨嘆:不知是兒時的寄居生活培養瞭後來的亂世梟將,還是割據的亂世造就瞭孫傳芳的“寄居生涯”?
孫傳芳能夠統轄東南五省,成為直系軍閥最有實力的首領,並非偶然和僥幸,這其中的道理,有他深諳兵法、為人圓滑世故,也有他身上的良好習慣和優秀作風。不為金錢所動、從不克扣軍餉就是他在諸軍閥中突出的優點。然而,好戰、好大喜功的軍閥特點,仍然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孫傳芳作為五省聯帥、人生最為得意之時,與山東軍務督辦張宗昌部激戰於安徽固鎮,結果張宗昌部大敗,張宗昌手下的前敵總指揮施從濱被孫傳芳活捉。那年施從濱已年屆七十,須發皆白,作為戰俘被孫傳芳殺害後,還不解恨地暴屍三日。這不僅讓世人震驚,也給孫傳芳自己種下瞭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