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欲用十五個將軍換林彪?
林彪槍傷復發。
1938年冬,陜甘寧邊區衛生條件和醫療水平有限,特別是由於國民黨暗中實行封鎖禁運政策,許多急需的藥品不能及時購進和運回邊區。盡管醫務工作者盡瞭最大限度的努力,但是仍然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林彪經常處在難以忍受的痛苦之中,身體每況愈下。看到昔日虎將消瘦、虛弱和痛楚的樣子,毛澤東難過得直掉眼淚,這是他一生中少有的幾次流淚。毛澤東和朱德、張浩、周恩來、彭德懷商量,決定馬上送林彪到蘇聯治療,同時致電蘇共中央和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要求不惜一切代價,務必使林彪康復。
到蘇聯後,林彪更加缺言少語。據當時與林彪夫婦住在一起的蹇先任回憶:“林彪來這裡以後,表面上很平靜,但在自己房子裡經常發脾氣。” 越是浮躁,林彪就越是不茍言笑,嚴肅得像個木雕,他把精力轉向攻讀英、法、德、俄等國著名軍事傢的著作,潛心研究軍事理論。從1926年算起,林彪已有十二年軍旅歷史,積累瞭豐富的作戰經驗,但是關於選兵、帶兵、練兵和進攻、防守、轉換的寶貴技巧和戰略戰術,從未歸納、整理,上升到理論上來。利用在蘇養病的充裕時間,林彪進行瞭深刻的咀嚼和提煉,在軍事戰略理論上有瞭重要的突破和長足的進展,他很快成為一名理論與實踐兼擅的軍事戰略傢。
中國革命戰爭的獨特經驗,使林彪在蘇聯軍界知名度大增,受到斯大林的重視與青睞。1939年春,第二次世界大戰面臨爆發的臨界點。德國軍隊在征服丹麥和挪威後,集結重兵,準備向法國發動大規模侵略。英法盟軍則沿馬其諾防線蝟集佈防,計劃憑借這道延綿千裡的鋼筋混凝土縱深防禦工事阻止德軍入侵。作為中立國,蘇聯雖不參戰,但密切註視著戰事的發展。在一次酒會上,斯大林征詢蘇軍將領對德軍戰略意圖和兵力部署的判斷。大多數蘇聯元帥都估計德軍可能集中火力,攻擊中段防線,打開缺口後,以裝甲部隊實行機械化縱深突破與追擊;但是,無論納粹分子多麼喪心病狂、氣焰囂張,在堅固的馬其諾防線面前,也會費時日久,傷耗慘重。
當時,林彪正好在場。斯大林出於客氣和禮貌,問:“林彪同志對德軍兵力走向有何看法?”
“我不是希特勒,不清楚他的真實想法。”林彪一笑,想搪塞過去。
“嗯?這個回答我不能滿意。如果你是德軍統帥,你會怎麼辦?”斯大林摘下含在嘴上的煙鬥,犀利的眼神直盯著林彪。
斯大林認真瞭,其他人紛紛圍上來,氣氛有些緊張。林彪仍然不慌不忙,他向來以穩著稱,火燒眉毛也能穩得出油。
“前面幾位元帥的判斷都很高明。但是,我勸同志們不要過於看重馬其諾防線。物是死的,人是活的。有用的時候,它勝過鋼鐵長城,堅不可摧;沒用的時候,它是一堆垃圾,不值半文。”林彪語出驚人。
“林彪同志能否說得明白點?”華發斑鬢的佈瓊尼、伏羅希洛夫、提莫申科元帥還不太瞧得起這個三十出頭、瘦小的年輕人。“我的意思是,如果正面攻打馬其諾,防線才會起作用,戰事結果可能會如諸位所料想的那樣演變成相持戰,時間會拖得很長;如果繞開防線,從側翼作大規模迂回,兜擊防線深遠後方,馬其諾防線就會毫無用處,戰局也會很快明朗。”林彪頓瞭一會,又強調性地補充道,“在中國蘇區反‘圍剿’鬥爭中,我們紅軍經常使用這種戰術。”
斯大林和在場的蘇軍領導人都認為這種方案過於離奇、冒險。幾個月後,希特勒否決瞭德軍參謀部穩紮穩打,攻堅突破的作戰計劃,指揮德軍機械化部隊繞道比利時,以閃電戰的速度斜插法國腹部,迫使匯集在馬其諾地區的盟軍數十個師拼命潰逃。消息傳到莫斯科,斯大林大吃一驚,蘇軍將領也開始服膺林彪天才的判斷與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