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5:57:33
景龍四年(710)六月,中宗被韋皇後和女兒安樂公主毒殺。改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起初,宰相十幾人集體商議並由上官婉兒執筆的中宗遺詔是由韋後以皇太後臨朝稱制,而以時為安國相王的睿宗加太尉參謀輔政。後來,韋後的黨羽認為不應該用相王輔政,實際上是韋後想仿效武則天把持朝政,把睿宗當作瞭一大障礙,是對曾經做過大唐皇帝和皇嗣的睿宗心懷疑忌。睿宗在先有中宗顧托遺志,而韋後自懷私心剝奪其輔政權力的時候,他也從沒有正面爭鋒,一如既往地恭儉退讓,避免遭到已經把持瞭朝政的韋後的陷害。這說明睿宗在躲避政治鬥爭漩渦的沖擊時,具有尋常人不曾具備的高超本領。
由於倒行逆施,韋後最終走上瞭末路窮途。睿宗的三子李隆基、妹妹太平公主等聯絡禁軍將領擁兵入宮,將韋後誅殺,廢黜少帝李重茂,擁立睿宗重新登基,史稱“唐隆政變”。根據史書記載,在這場宮廷政變成功後,王公百官上表,認為國傢多難,應立長君,認為睿宗李旦眾望所歸,推舉他即位。在少帝下詔讓位的時候,睿宗依舊上表推讓。在眾人的強烈要求下,他才勉強同意。唐隆(710)元年六月二十四日,睿宗即位於承天門樓,大赦天下,李隆基也因功被立為太子。
但由於唐睿宗李旦優柔寡斷,不願和太平公主發生正面沖突,總是忍讓。而太平公主則認為是自己給瞭他做皇帝的機會,功勞巨大,所以她掌握瞭朝政大權。隨著自己勢力的強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脹起來,想像母親那樣也做做女皇。
太平公主的主要對手便是太子李隆基,開始她沒把他放在眼裡,覺得他還年輕,但後來瞭解瞭李隆基的英勇果斷之後,就開始防范他。她制造輿論說,李隆基不是長子,沒資格做太子,更不能繼承皇位。太平公主的目的是要廢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為自己以後做女皇帝開路。
到公元712年,睿宗李旦怕在這樣下去,李唐江山又大亂,於是毅然把帝位讓給瞭兒子李隆基。隻是仍然掌握瞭朝政大權:朝廷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和軍政大事的決定權。睿宗的讓位加劇瞭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雙方都在積蓄力量,準備除掉對方。
在公元713年的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果斷地先下瞭手,親自率領兵馬除掉瞭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幹幾十人,將傾向太平公主的官員全部罷官廢黜。唐玄宗終於掌握瞭皇帝應有的權力。當年,唐玄宗把年號改為開元,表明瞭自己勵精圖治,再創唐朝偉業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