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揭秘:唐睿宗李旦為什麼兩次退位?

2016-08-13 15:57:33

唐睿宗李旦兩度退位之謎?實際上唐睿宗李旦先是在哥哥李顯被廢之後,當上瞭皇帝,然而事情並非順利發展。之後一度被武則天趕下瞭臺,又當瞭太子。然後,等李顯回京之後,又禪讓瞭太子之位。當武則天被趕下瞭臺,李顯當瞭皇帝,被封為相王。再當李顯死後,李旦終於又當瞭皇帝。這便是李旦為什麼兩度稱帝,但是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僅僅是因為武則天在其中攪局嗎?一起往下看。

可是自己的妹妹太平公主跟兒子李隆基的權力之爭,讓這個經歷多次政治風雲的人不想再參與其中,最終隻好禪讓皇位與兒子李隆基。也有人說,是李隆基強迫唐睿宗李旦退位。那麼,歷史上的真相究竟是怎麼樣的?唐睿宗李旦這兩次被廢,真的就那麼簡單嗎?武則天在其中又使瞭什麼樣的手段?李隆基又做瞭些什麼?

唐睿宗李旦是唐高宗李治最小的兒子,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於龍朔二年六月一日出生於長安城含涼殿,當年十一月封為殷王。後來依次被封為豫王,冀王,相王等。睿宗開始名字叫做“旭輪”,之後去旭叫做“輪”。儀鳳三年,徙居洛陽,改名旦。

弘道元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於洛陽去世,遺詔命太子靈柩前即位。因此,唐中宗李顯即位。李顯就是李旦的哥哥。李顯繼承皇位之前,哥哥李忠被廢。接著,相繼被立為太子的同母長兄李弘和二哥李賢先後被廢死。他親眼目睹兩個哥哥的下場,因此在執政的母後武則天面前恭敬小心,從不多說一句話。因此,初期他的太子位較穩。開耀二年正月,他的長子李重潤出生,高宗十分歡喜,在重潤滿月時改年號為永淳,還將他立為皇太孫。李顯極力避免與母後沖突,因此成為武則天兒子中第一個順利即位的太子。

唐中宗李顯即位後,忘記瞭母親還是極有權力欲的,先皇遺詔也明確說:“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後處分。”一天,中宗想要任命皇後的父親韋玄貞為侍中,裴炎堅決不同意,唐中宗發怒說:“我就是把天下交給韋玄貞,又有什麼不可以呢?難道還吝惜一個侍中的職務?”裴炎懼怕,就報告給瞭武後,於是密謀廢立皇帝。

武後把朝臣召集至乾元殿,命令軍隊入宮,下令廢中宗為廬陵王。中宗問:“我有什麼罪?”武太後說:“你想把天下交給韋玄貞,怎麼說無罪呢?”於是將中宗囚禁於別處。然後立豫王李旦為皇帝,王妃劉氏為皇後,永平王李成器為太子。廢皇太孫李重照為庶民,改年號為文明。睿宗李旦住在偏殿,朝政大事都由武太後決定。

不久,被廢的中宗被安置在房州。五天後,又轉到均州。來年三月,又遷到房州。一住就是十五年。期間,發生瞭許多變故。他被囚禁不久,弟弟李旦上表遜位,武則天登上皇位,李唐宗室子弟大多被殺戮。又發生瞭揚州徐敬業等人的兵變。不久,宗室瑯琊王沖、越王貞等相繼起兵。他們都打出反對武則天,匡復廬陵王的口號。這樣讓李顯擔憂被母後所害,於是惶恐不安。聽說朝廷有使節到房州來,就想自裁,幸虧與之共患難的韋氏加以安慰,才安然無恙。

聖歷元年三月,武則天突然把廬陵王從房州接回來。稱廬陵王有病,需來洛陽休養,實際上是讓李顯重任太子。中宗為搞好與母後的關系,決定與武氏聯姻。於是將女兒永泰公主嫁予武則天的侄子武延基(魏王武承嗣的兒子),幼女安樂公主嫁給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
閱讀推薦
高俅是怎樣的人?解讀宋人不喜歡年輕時高俅的原因

長安元年九月,皇太孫李重潤和永泰公主夫婦對武後寵信的張易之、張宗昌兄弟表示不滿,結果二張反而告他們誹謗朝廷。重潤與永泰夫婦被迫自殺。面對二張的威脅,太子李顯與弟弟李旦和妹妹太平公主經常往來,暗中計議對策。

長安四年,武則天病居迎仙宮,除瞭二張,外人不得入內。神龍元年正月,張柬之等人起兵發動政變,占領玄武門,斬關而入,進入迎仙宮,殺死二張。相王李旦也率南衙禁兵加強警戒,配合這一行動。武則天於是先傳令太子李顯監國,次日傳位,隔天中宗復位,並大赦天下。於是論功行賞,李旦加為安國相王,拜太傅,同中書門下三品;妹妹太平公主加鎮國太平公主稱號,表彰擁立之功。張柬之等人也加官晉爵。

武則天死後,唐中宗李顯懦弱無能,結果朝政大權落到瞭韋皇後和安樂公主之手,原來發動政變恢復唐朝的功臣、宰相張柬之也被他們貶官驅逐,太子李重俊被殺。韋皇後效仿原來武則天的做法,讓自己的兄長韋溫掌握大權,對於女兒安樂公主的違法賣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縱容。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