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5:57:53
原創作者投稿,禁止轉載。原標題:甲午戰爭慘敗的背後:慈禧老佛爺的奢華萬壽慶典
1894年,中國農歷甲午年,這一年除瞭被中國人銘記在心的中日甲午戰爭,在當時的清代的官場還有一件比這場戰爭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慈禧老佛爺的六十大壽。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於長壽都是很看重的,越是帝王將相對於壽命越是謹慎珍惜,所以適逢六十歲花甲大壽,慈禧老佛爺一定要好好慶賀一番,不但是為自己的長命,更是為自己這位無冕女王,能夠統治這個龐大的帝國三十餘年而慶賀。既然老佛爺有意大操大辦,那從皇帝到下面的官員無不是盡心盡力戰戰兢兢。
既然是六十歲的萬壽慶典,自然是要提早計劃,好好籌備,協調好各路人力資源,所以光緒皇帝在他光緒十八年十二月(1892年)所頒佈的上諭中說道:“必應專派大臣敬瑾辦理,以昭慎重。”當即就派禮親王世鐸、慶親王奕劻大學士額勒和佈、張之萬,內務府總管福錕以及戶部、禮部、兵部、工部的滿漢尚書共同協理慶典事宜。尊奉諭旨的各路大佬組成的陣容不可謂不豪華,也足以證明朝廷上下對老佛爺的敬畏。而在過完年之後,清廷就成立瞭慶典處,專門負責萬壽慶典事宜。
各處的策劃安排已經準備好瞭,接下來就要開始進行慶典的前奏瞭。在清代每逢新皇登基、國傢慶典,太後們總要“上徽號”以示榮耀和地位,所以在過壽之前要先把尊號敲定,並置辦上徽號的玉冊和玉寶。經過親王大臣仔細的斟酌之後,最終將“崇熙”二字送上瞭老佛爺的案頭,在得到恩準之後,便開始制作玉冊和玉寶,僅僅玉寶玉冊的工價就花費瞭一千九百二十三兩白銀,而相應盛放玉寶的金寶箱和金印池以及其他金器就準備瞭一萬兩足金,相當於當時的三十八萬六千兩白銀。
徽號準備好之後,太後的萬壽慶典就要開始建設實際景觀瞭,老佛爺的萬壽慶典要“與民同樂”所以計劃從皇宮出發巡視至頤和園,然後再返回,以示皇傢威儀。而從紫禁城的西華門到頤和園的東宮門,全程被劃分為六十段,每一段都要搭建龍棚、經棚、龍樓、彩樓等建築,還要營造戲臺二十二座,燈彩影壁十七座以及其他附屬建築無數。按照估算,每一段最少需耗費白銀四萬兩,而全程是六十段,也就是說,老佛爺出宮這一趟就淌水似的花瞭二百四十萬兩銀子。
去瞭頤和園自然還是要回到皇宮的,在頤和園進行過部分慶典活動之後,老佛爺就要乘坐私人訂制的金攆返回紫禁城瞭。而每次的出行都需要配備大量的請攆和抬轎的校尉、太監以及長如巨龍,守衛不能相見的儀仗隊。單單請攆校尉需要七百九十八名,請攆執、打儀駕的蘇拉(即仆從)就需要一千六百二十八名,而那些提香爐、打傘蓋、執羽扇、持經幡的法駕校尉則需要一千三百六十二名。而這些人又需要大量的新衣和儀仗器物,僅此一項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花費如此巨大,那這些錢從哪兒來呢?雖說朝廷擬定由戶部籌措瞭三百萬兩白銀,其中邊防和軍餉經費中拿出瞭一百萬兩,又從鐵路經費摳除瞭二百萬兩,可是這麼點錢也隻夠頤和園的沿途的佈景。最後又讓全國各地的文武官員督撫大臣“報效”銀子,又籌的二百九十八萬一千五百兩銀子。可這也還是不夠,最後又是各省“報效”瞭一筆銀子和從海軍經費挪用瞭一部分才把慶典所需的各項花費籌措起來。
可也就是在老佛爺的大壽籌備的如火如荼的同時,從1894年六月二十三日開始,日軍就已經和清朝部隊交火。當時的戶部尚書翁同龢請求暫停各項工程,將經費用作國防,但老佛爺聽後勃然大怒,嚇得翁同龢急忙改口,說是還沒有開工的工程以後停止營建,目前的慶典工程已經開始,就不能再停瞭,這才算躲過一劫。而隨後又有官員請求停止慶典工程,怒不可遏的慈禧說出瞭最有名的那句“今日令吾不歡者,我亦將令彼終生不歡。”(范文瀾《中國近代史》)
隨後在九月十七日,日軍又將北洋艦隊在黃海圍殲,幾十年來洋務運動的辛勞成果付之東流。緊接著在日軍又攻陷瞭旅順和大連,進行瞭慘無人道的屠殺,而慈禧老佛爺的慶典就在十月初十,隻剩下瞭半個月的時間。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對敗局慈禧也不得不有所表態“所有慶辰典禮,著仍在宮中舉行,其頤和園受賀禮,宜即行停辦。”可說是這麼說的,她還曾下令各地王公大臣給她萬壽貢品必須在九月二十五日送到,蒙古王公必須於九月二十六日送到,過期則嚴懲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