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什麼要逼迫溥傑娶日本女人為妻

2016-08-13 16:05:27

  愛新覺羅·溥傑(1907—1994),北京人,滿族,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胞弟。1929年到日本東京學習院、日本陸軍士官司學校學習,1935年回東北後任“滿洲國”“宮內府侍從武官司”。1945年日本投降、“滿洲國”滅亡時,與溥儀一起被蘇聯軍隊俘獲,1950年移交中國政府羈押,1960年被赦,曾任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專員。


溥傑、嵯峨大婚照(資料圖)

  這座住宅的主人,80歲高齡的愛新覺羅·溥傑先生,剛剛失去結發50年的妻子。她原名嵯峨浩,是日本皇族嵯峨勝侯爵的女兒。自從1937年4月3日與愛新覺羅·溥傑結婚,便改姓愛新覺羅·浩,並立即加入中國籍,成為一名中國籍的日本人。

  從60年代至今,我已記不住來過這個院落多少次瞭。但印象較深的有三回。第一次是在“文革”前,我剛調到全國政協機關不久,跟隨一位負責同志前來拜訪。浩女士的日本禮節,使得年輕的我近乎手足無措。第二次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發生後不久,也是與領導同志同去拜訪的。因為當時的環境和心情,彼此都有一股說不出的沉重感。但溥傑夫婦禮節依舊,門前迎送,她仍然一再深深地彎腰鞠躬。第三次是1980年初夏,我應報刊之約登門拜訪寫文章。浩女士當時已在日本探親,溥傑先生同我長談,氣氛隨便而活躍。隻是當話題轉到周恩來總理的時候,他忽然沉默,低頭,雙手掩面,泣不成聲,立刻震動和感染瞭我……

  我腦際閃現著往事,跟著溥傑先生穿過庭院,走進客廳,在浩女士的遺像前默哀。溥老一再向我致謝後,便在沙發上落座,和我擺談起來。

  我該如何落筆呢?他們50年的夫妻,豈是筆墨輕易所能描繪的麼。我隻能如蜻蜓點水,擇要記述瞭。

  吉岡安直命令說:“希望你與日本女子結婚,這是關東軍的考慮……”

  1932年2月23日,在日本帝國主義的精心策劃下,愛新覺羅·溥儀登上瞭偽滿洲國“皇帝”的寶座。自幼就與溥儀形影不離的溥傑,對其同胞皇兄的行為,是百分之百地順從和支持。為瞭“親善”,溥儀送皇弟溥傑留學日本;在日本學習院畢業後,又轉入士官學校學陸軍。1935年冬天,溥傑從日本回到長春,當上瞭禁衛軍中尉,著一副戎裝,帶起兵來。

  溥儀在偽滿洲國宮中,已有皇後和妃子。而年僅28歲的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溥傑,卻未有婚配。溥傑當上禁衛軍中尉不幾天,日本關東軍就有人經常向他談論婚姻大事,說日本女人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妻子。溥傑沒有領會這些話的用意,他深知自己的婚姻並不決定於他自己,而是將取決於當皇帝的哥哥。

  一天,溥儀把他找去瞭。他抬頭望瞭一眼兄長那張陰沉的臉,估計到將有什麼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他們雖然是親兄弟,但由於“皇上”的特殊身份,從來交談都是哥哥滔滔發話,弟弟點頭稱是。於是溥傑在一旁站著,耐心地等待著皇兄的訓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