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04:48
1974年,被譽為英國歷史上最成功的間諜達斯科·波波夫的傳奇經歷被編成自傳。此後,以波波夫為藍本創作拍攝的詹姆斯·邦德(007)系列電影更獲得極大成功。據說,波波夫真實的間諜經歷比起電影中的“007”來一點也不遜色。
1912年,英國間諜達斯科·波波夫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南斯拉夫大傢庭。波波夫生性風流,每到一處總要結識美女留情,但波波夫卻是一名天生的特工,能操流利的意大利語、法語、英語和少許德語,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語言天才,他迅即成為南斯拉夫特工網絡的中心人物。
最初走上間諜之路是在1940年2月,波波夫在傢中接到好友約翰尼從柏林發來的電報,他們約好2月8日在貝爾格萊德塞爾維亞大飯店見面。而波波夫不知道,當時約翰尼已受雇成為納粹間諜,這次來就是看準瞭波波夫在英國交友廣泛,想招募他做間諜,收集情報對抗盟軍。
1940年,波波夫不甘為德軍所利用,主動找到英國駐巴爾幹國傢的商務參贊斯德雷克,要求英國方面提供一些情報,以幫助他打入德國情報網。幾天以後,倫敦批準瞭這個計劃。波波夫依靠自己導演的雙簧戲,成功打入德國間諜層,從此開始瞭他雙重間諜的生涯。
英國公共檔案館新近解封的一批軍情五處機密情報檔案中,詳細記載瞭當年波波夫制造隱形墨水的配方,包括大量載有日期的秘密文件、明信片、印有“已拆開”或“檢查”郵戳的郵件,以及他寄給女友的信件。
1941年7月,波波夫被派到美國去發展一個諜報小組。他的德國上司對他說:“日本可能要同美國開戰,我們也不能坐視。”此時,波波夫已經覺察到日本要偷襲珍珠港的種種跡象。
在征得英國情報當局的同意後,波波夫以南斯拉夫新聞部駐美國特派員的身份前往紐約,在完成德國情報機構交給的任務後,他向美國聯邦調查局通報瞭日本入侵美國的消息。
但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埃德加·胡佛似乎對他並不感興趣,因為波波夫生性風流,終日與法國電影明星糾纏在一起,而把搜集情報的任務丟在腦後。胡佛虎視眈眈地指責道:“你是什麼騙人的間諜?自從你來到這裡以後,沒有一個納粹狗與你聯系。我領導的是世界上最廉潔的警察機關,而你卻在6個星期內搞瞭一套豪華的房子,還追逐電影明星,甚至企圖腐蝕我的部下。我再也不能忍受下去瞭!”
波波夫耐心地對胡佛說道:“我到美國,是為瞭幫助你們備戰而來。我以各種方式給你們帶來瞭嚴重的警告,提醒你們,在什麼地點、什麼時間、什麼人將以什麼方式將向你們國傢發動進攻。”但胡佛根本不相信,波波夫掃興而去。
5個月後,日本偷襲珍珠港。
1942年11月,波波夫再次踏上瞭英國的土地。盟軍對德國發出一些假的警告,並對德連續實施瞭“斯塔基行動”和“馬基雅維裡計劃”,為的就是迷惑德國人。
在“斯塔基行動”中,他們向德國情報機關提供假情報,說英國在加來港地區正準備發動一次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並把德國轟炸機群引誘到英國皇傢空軍的陣地,使德軍處於易受攻擊的境地。
在“馬基雅維裡計劃”中,波波夫把偽造的文件和書信放到一個英國軍官的遺體上,然後讓這具遺體隨海浪沖到西班牙海岸。遺體上的文件中有關於向希臘進攻的絕密卷宗,讓德軍“意外”地發現這具遺體和情報。
同時,波波夫又在向德國人的報告中說,有許多英美軍人應召在蘇格蘭接受跳傘訓練,以及英國方面對最近的一起飛機失事事件顧忌重重等消息。柏林當局立即向撒丁島增派部隊,潛水艇也奉命開往克裡特。結果,西西裡的防禦力量削弱瞭,使巴頓將軍輕而易舉地沖進巴勒莫城。
1944年5月上旬,隨著情報的增多,雙重間諜的工作量很大。他們認真地編造和研究信息,使它們與盟軍的戰略計劃相吻合,並取信於敵。然而,要想使如此眾多的情報不出現紕漏簡直不可能。果然,後來有一些細節性錯誤引起瞭德國情報部門的註意。
1944年5月中旬的一個深夜,英國軍情六處的人急匆匆地趕來告訴波波夫,讓他乘敵人還未發覺,趕快回葡萄牙的裡斯本通知其他人員轉移,然後潛逃到比利時。
波波夫於是星夜兼程地趕到裡斯本,開始營救和組織逃亡工作。然而一切都為時太晚,那些正在工作的諜報人員都沒能逃脫納粹的魔爪,波波夫本人也險些被納粹抓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