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受命掌管中組部:黨員從4萬猛增到50萬

2016-08-13 16:04:21

  1937年11月至1944年3月,陳雲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在長達7年的時間裡,他把馬列主義建黨學說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在黨的建設方面提出瞭許多獨到的見解和觀點,做出瞭不少科學的決策,在為黨的政治路線服務方面起瞭關鍵性作用,使黨的建設取得瞭長足的進展。

1937年12月,陳雲在延安

  “大量的十百倍地發展黨員”

  1937年11月29日,32歲的陳雲同王明、康生一道乘飛機從蘇聯回國到達延安。這時,陜北的天氣已經變得很冷,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冒著寒風到機場迎接。毛澤東神采奕奕,滿臉笑容,走上去和他們一一擁抱,互致問候。陳雲特地把大皮帽摘下來,給毛澤東戴上,自己換成佈棉帽。王明、康生、陳雲穿著黑色馬褲、長筒馬靴,跟延安的服裝不一樣,看著特別高大,特別有精神。毛澤東致歡迎詞,用濃重的湖南方言說:“喜從天降。”在說這句話的同時,把帽子拋得高高的,拋到空中,接下來又說:“喜從天降。”不斷地重復,大概有三四次重復,還說:“是馬克思給我們送來瞭天兵天將。”

  12月9日至14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史稱“十二月會議”),討論抗戰形勢和黨的任務。會議根據形勢發展的變化,對各地的工作重新作出部署,對中央領導機構成員也進行瞭調整。由於博古同王明、周恩來、董必武等被派往武漢長江局工作,會議決定由陳雲接替博古擔任中央組織部部長,李富春任副部長。

  陳雲接手中央組織部工作時,全黨隻有4萬黨員,同當時形勢的需要很不適應。他上任不久,就提出要面向全國理順組織機構。在他的努力下,我們黨建立瞭一套適合當時實際情況的體系,由中央局、分局、省市委構成,根據地推到什麼地方,組織建設、組織機構就跟到什麼地方。

  1938年3月,陳雲組織起草瞭中央《關於大量發展黨員的決議》,決議指出:“為瞭擔負起擴大與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以徹底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神聖的任務,強大的黨的組織是必要的。但應該指出,目前黨的組織力量,還遠落在黨的政治影響之後,甚至許多重要的地區,尚無黨的組織,或非常狹小。因此大量的十百倍的發展黨員,成為黨目前迫切與嚴重的任務。”決議還指出,黨內在發展黨員問題上要打破兩種錯誤傾向:一種是關門主義傾向;另一種是在統一戰線中忽視黨的發展,以為黨的擴大無足輕重,甚至於取消黨的發展的傾向。決議要求,把發展黨員作為每一個黨員及各級黨組織的經常的重要的工作之一。

  陳雲認為,中央組織部在黨的組織工作上,不僅要面向延安、陜甘寧邊區,而且要面向全國各個敵後根據地,面向國統區、敵占區的黨組織。他要求中央組織部要建立相應的機構,確定人員,來盡量瞭解各方面黨組織的工作情況,以便制訂不同的政策,進行有針對性的領導。這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建議,立即得到中央的批準,成為瞭中央組織部的指導方針。陳雲還適時地提出建議,協助中央制定瞭一系列適用於不同地區的組織工作方針政策。

相關推薦